极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忘于江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潜伏》谈“军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1#
发表于 2009-12-30 06:34:25 |只看该作者
兵不血刃 敉平“两广”




说起特工,大家往往对行动工作比较感兴趣,尤其是暗杀啊、破坏啊。这很正常,一是情节曲折,二是总有一些细节往往不为人们所熟知。其实,行动工作只是谍报工作中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如果说情报是一切谍报工作的基础的话,那么,策反就是谍报工作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集大成者。




在策反方面,特务处乃至后来的军统有过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前面在殷汝耕案中讲到的,对冀东保安队的工作,就是通过策反达成的。虽然后来又被殷汝耕这个汉奸跑掉了,但不能因此而抹杀策反工作的成功。


在特务处的策反工作中,要说最成功的,就是在“两广事变”中的表现了,那真可以说是“蓝衣剑客踏雪无痕”,各条工作路线分进合击,丝丝入扣,兵不血刃,敉平“两广”。实在令人击节。

两广这块地方,挺有意思。

想当年,国共两党携手从这里走出了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步伐。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革命策源地的两广,反而却一直控制在军阀手中。




广东的军阀,中山先生都拿他们很头痛。先是陈炯明、然后是他请来的滇军的杨希闵、桂军的刘震寰(这两个人到了广东的所作所为,像极了汉末的李傕、郭汜)。等把这一干人等打垮了,中山先生也去世了。

上来的是另一个广东军阀陈济棠,接着跟老蒋对着干。好不容易到1936年广东归并了“中央”,没几天抗日战争爆发,广东很快又沦陷了,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算起来,从1923年3月1日孙中山的“大元帅府”成立到1949年,广东就没消停过几天。


广西就更不得了,从1917年6月20日,陆荣廷唆使广东督军陈炳焜和广西督军谭浩明联盟通电,宣布两广自主开始,广西始终把持在老桂系和新桂系手中,这当中,还有3、4年的时间,桂系连广东都抓在手里。


说起桂系,绝对是旧中国的一个“异数”,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姑且从此就算他为统治全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直到1949年退出大陆,一共22年,其间,多少军阀都被蒋剃了头,唯一保持相对独立,且在国民党内、军内始终保持相当影响力的,唯有桂系。

去台以后,国民党内部曾经有一种说法,说国民政府之所以丢失大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桂系总在那儿“搅和”,争权夺利几十年,造成“党国”的不团结,最后大伙一块儿“洗洗睡”。

这种说法,失之于表层化,且有推脱责任之嫌,但细想起来,也有一定道理。


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分别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此前,李宗仁曾征求老蒋的意见,问就职仪式上穿什么衣服比较合适,蒋说穿西服,于是李去赶做了一身燕尾服。等到典礼头天,老蒋又通知李宗仁,说改穿军服,于是李穿上他那身一级

上将的军装、别上几大排勋标,威风凛凛地就去了。结果到现场一看,老蒋穿了一身中式的长袍马褂,风度儒雅之至。俩人站在一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李宗仁是蒋介石的保镖呢。把李副总统给气得都快疯了。

一个“党国”的一、二把手之间,脑子都用到这些地方了,你说这个党、这个国,还能好得了!

广东和广西的关系,颇为独特,一会儿打得不可开交,一会儿又一块扯旗造反;有明明是广东人,却被称作桂系军阀的,有明明是广西人,却属于广东军阀的;就在这打来打去之间,打出了许许多多出类拔萃的人物。

广西的军阀,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等,大家比较熟悉了。更早的,还有老桂系的陆荣廷,这个中学课本上是有的,其人功也、罪也,到今天还说不清。

同样,广东的军阀中,也颇有些了不起的人物。首先是陈炯明。




陈炯明的一生,以1922年6月16日炮轰总统府”而著称,给人的感觉,好像他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而且每当提及,必顺带提起宋庆龄女士在转移中流产之事,并着重指出此事导致宋庆龄终身不育。

实际上,除“六一六事件”以外,陈炯明还做过许多事情,是个相当不一般的人。比如他对广东的建设、比如他坚决禁赌、比如他的不蓄私财、比如他一手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改造成为中国致公党,至今还是我国参政议政的一个民主党派。

1925年,被彻底打垮的陈炯明退居香港。1933年,陈炯明在贫病交加中病逝于香港,年仅55岁。

陈炯明死时身无长物,连棺材都没有,身边的人,只好用他为其母所备的一口棺材殓葬。



时人曾送给陈炯明一副挽联:




“好权不好利,好俭不好奢,叔世才难,如公有几;




叛情不叛理,叛党不叛国,谤满天下,名亦随之。”




“谤满天下,名亦随之”,是反用曾文正公的说法,用在陈炯明的身上,极为贴切。的确,“炮轰总统府”的陈炯明,只这一件事,足以使他“谤满天下”了。


其实,究竟有没有“炮轰总统府”这回事,或者是究竟谁往广州城里开了炮,历史上还有争议。当然,不管有没有,“六一六事件”都意味着孙中山与陈炯明的决裂,这是没有错的。

唯一从“六一六事件”中受益的,那就是成全了蒋介石。


1922年6月18日,痛感身边没有军事干部的孙中山,在永丰舰上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称:“粤局危急,军事无人负责;事紧急,盼速来。”





当时正在上海做投机生意的蒋介石,接到电报之后,在熊市的不利局面下,托虞洽卿又“操作”了最后一把,于6月25日携款4万直奔广东,并于6月29日,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会合。此举令中
山先生终生难忘,甚至当时就露出了“传位”的意思:“你是最重要的干部,万一我遭不幸,今后革命大业要你担当的,你的责任太大了。”

蒋介石一举奠定此后一生的事业基础。



人哪,其实一辈子就是那几步,走对了就走对了,走错了,也就甭怨天尤人了。




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2#
发表于 2009-12-30 06:34:41 |只看该作者
陈炯明之后,就要数陈济棠了,与老陈相比,小陈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陈济棠,1890年生,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

陈济棠17岁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并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开始军旅生涯,辛亥革命后进入粤军,积功升至团长。其中,还曾经有一段时间投在宿将林虎手下。

陈济棠在这之后的经历,实在太过复杂,一会儿跟着这个打那个,一会儿随着这个“通电”反那个。当然,不仅陈济棠,那会儿的军阀大都如此,尤其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就跟演戏似的,今天“通电”“反”某某人,明天就“通电下野”,后天就留洋,大后天没准又杀回来了。

不奇怪,那个时代政治的运作方式和规律跟现在完全两样。

陈济棠是个很会利用机会的人。

从1922年开始,先是追随孙中山参加了护法战争和讨伐陈炯明,当上了旅长。

然后——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陈济棠成为国民革命军师长。

然后——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政变,陈济棠积极响应:“共产党是本党的反对党,是危害本党的唯一敌人。”“赤色帝国主义者的苏俄,是我们最大最可恶的敌人。”这一响应,陈济棠又升了一格,1928年3月,任第4军军长兼西区绥靖委员、广东编遣特派员。

然后——在1929年的蒋桂战争中,陈济棠积极支持老蒋,成了第8集团军总司令。

然后——1931年,借着老蒋扣押胡汉民,陈济棠又通电“反”蒋,顺带手赶走了自己在广东最大的对头——广东省长陈铭枢。

然后——1931年5月,汪精卫等于广州另立国民政府,陈济棠改任第1集团军司令,独揽军权。

最后——1931年“九·一八”事变,宁、粤复合,戴在陈济棠头上的帽子——广州国民政府取消,在广州设立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陈济棠任两个机构的常委,集广东的党政军权于一身。名义上的负责人胡汉民,不过摆设而已。

如此这般,经过陈济棠这一番闪展腾挪,拳打脚踢,不过9年时间,陈济棠就从粤军的一个团长成为雄踞一方的“南天王”,这时陈济棠才41岁。

被他“闪”了的,包括老“天王”陈炯明、包括他在“护国军”时的老上司林虎、包括他当营长时的上司陈铭枢、包括他当旅长时的上司李济琛,你说这是一般人么?

再过几年,陈济棠还要再“闪”一次蒋介石,不过这次没弄好,跟他的老前辈陈炯明一样,把自己给“闪”到香港去了。赔了。

前面说了,蒋介石曾于1935年封了9个一级上将,其中除了何应钦以外,全是各地的实力派和过气军阀,好像这种背4颗星的上将,专门就为安置这些人的。

这其中,除了张学良实在太过年轻,咱不跟他比——跟他也没有可比性,他的产业是继承的,不是自己打出来的。

其他的,就是李宗仁比陈济棠小一岁,1891年生。其他的,都比陈济棠岁数大,像阎锡山、冯玉祥这样的老前辈,比陈济棠大7、8岁呢,几乎差出“半辈”人去了!

军阀割据,对于国家来讲,自非善事。但作为一个某地区来讲,军阀主政,只要是本地人,桑梓情深,往往有他的好处,东三省、新疆,都是在军阀主政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广东也是如此,你别看陈济棠一个军阀,他还是一个搞经济的长才,从1931年到1936年,号称广东建省的“黄金五年”。

政权、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与我们要谈论的主旨关系不大,这里主要说说陈济棠的整军经武。

说起整军,陈济棠利用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前面说了,1931年5月,以汪精卫为首,在广州又出现了一个国民政府。这已经是国民政府的第二次分裂了。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仗着他手里的军权,抢了当时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的权,史称“宁汉合流”,这是国民政府的第一次分裂。

1930年1O月,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此时,春风得意的蒋介石觉得当国民政府主席有点不太过瘾了,各方掣肘太多,办起事来太麻烦,不如改为总统制,当总统。于是提出:“提前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选举总统。”

当总统,不是想当就当的,那得选出来。“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这都不是蒋介石自己说了就算的,要做许多工作。

蒋介石的主张,从立法院那儿就过不去,胡汉民说了,“现在是训政时期,国民会议只能作为政府的咨询机关,不能作为权力机关。训政已有建国大纲作依据,不应再来一个什么约法,搞得不伦不类。”

胡汉民是立法院长,他不同意,这事还真是挺麻烦,没法往下操作。

胡汉民,1879年生,广东番禺人。


胡汉民可是国民党的元老了,想当年,胡汉民、汪精卫号称中山先生在世时的左辅右弼,1911年12月,胡汉民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的时候,蒋介石才是陈其美手下的一个团长。

说起来,胡汉民还是蒋介石的恩人呢,当年老蒋在南京“另立中央”的时候,大家都不买账,全仗着胡汉民帮他,说这个劝那个,出了好多主意,才把这个局面撑了下来。

然而,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时的恩人,现在成了对头。


经过蒋再三做工作,经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同意,于1931年5月5日召开国民会议和代表选举。

蒋介石会搞小动作,胡汉民也不是吃素的。打仗打不过你姓蒋的,搞政治,那可是我的长项——你蒋介石不是要选总统么?选吧。

我让你选不上!

老蒋派陈氏兄弟陈果夫、陈立夫到各地去活动,了解一下代表产生的过程和结果,这一了解可坏喽!

没几个支持老蒋的,因为谁也不愿意选一个“新军阀”当总统,那选出来,肯定他一人说了算,大家还不全成摆设了!

相反,胡汉民是文人,当总统放心,大家都支持胡汉民当总统。

这不麻烦了?做了一锅饭,给别人吃了!

老蒋请出另一位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让他劝胡汉民“离职休养”。吴去了,结果被胡汉民痛骂,说他是“无耻之徒”。

骂走了吴稚晖,这下蒋介石也没办法了,连吴稚晖的老面子都不给,还有谁能去跟胡汉民过话?

没办法,胡汉民的资格太老了,谁也奈何不了他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3#
发表于 2009-12-30 06:34:58 |只看该作者
要说哥们就是哥们,正在蒋介石一筹莫展之际,他的义弟戴季陶站了出来,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

戴季陶说,胡汉民不同意?这事好办哪,你把他抓起来不就得了么!

蒋介石心想你可真会出主意,胡汉民是立法院长,能随便抓么?

还别说,戴季陶虽是文人,却比“武人”蒋介石胆子还大,敢想敢干。

戴季陶说没事,各路军阀不都已经被你给码平了么,估计没人敢说什么。这事交给陈果夫他们兄弟俩去办,没问题,放心吧。你就甭管了。

甭管了?出大事了!


1931年2月26日,蒋介石给胡汉民送来一封请柬,请他于28日到陆海空总司令部赴晚宴。

胡汉民哪里知道这是“鸿门宴”,就去了。去了一看没人,只有一封蒋介石给他的信,信上先写蒋如何如何尊重胡汉民,然后就开始数落胡的不是,说他处处与蒋过不去,最后,蒋说我是干革命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革命到底,这是我的光荣职责!

信是写的冠冕堂皇,把胡元老气得够呛,又不好跟底下人发脾气,于是对送信的人说:你去请介石来,我有话跟他说。

对方当然不会去请,只是说请您先吃饭,有什么事情吃了饭再说。

胡汉民说我吃什么饭!你去请介石来,我要问问他是什么意思。


对方当然不会去请,只是说请您先吃饭,有什么事情吃了饭再说。

胡汉民说我吃什么饭!你去请介石来,我要问问他是什么意思。


对方说蒋先生没什么意思.

这下胡汉民也火了:没意思!没意思这封信什么意思,搞什么鬼?


对方看胡汉民急了,只好说了实话,说“蒋先生想请您自己辞去立法院长的职务”。

胡汉民一听更生气了,说行啊,不让我干可以。但必须介石来跟我说,何必躲着我,这是能躲得了的事么!

快夜里12点了,蒋介石还真来了。胡劈头就问:“你最近有病吗?”

蒋介石不知道他什么意思,说我没生病啊。

胡汉民说“那好,我以为你得精神病了。”

蒋介石哭笑不得。

俩人坐下来,胡汉民开始给蒋介石上课。胡汉民比蒋介石大十来岁,又是国民党元老,给蒋上上课,一点不新鲜,蒋也只有听着的份。

胡汉民逐条驳斥了蒋介石信上罗列的罪状,最后说,从今天起,我什么也不干了,不管了。你爱干嘛干嘛。


蒋一听胡汉民说不干了,还挺高兴,说:我是最尊重胡先生的,以后有什么事,还要向胡先生请教。今天您肝火太盛,我又是个不太会说话的人,肯定说不过您。但我肯定不会乱说,不会冤枉你胡先生的。

蒋介石说自己“不会说话”,当然是一种自谦之辞。但是,单就这几句而言,还真是说得不甚得体,徒然给对方递“话把儿”。

蒋既然表示尊重胡汉民,胡乐得倚老卖老,数落得更起劲,说:你做得不对的事,只有我能教训你,现在你不一样了,除了我,还有谁能教训你。你不要以为我怕你,我这么大岁数了,太太可以自立,孩子也大了,我怕什么?我什么也不怕。除了党国,没有我胡汉民再惦记的事了。

当着手下的侍卫,蒋介石听着心里直蹿火,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坐不是站不是。好不容易胡汉民说完了,蒋介石赶紧说:您休息吧,我告辞了。

第二天,胡写了一封辞呈给蒋介石,辞去立法院长职务。蒋介石把胡汉民送到南京汤山,从此就算被软禁了,后来胡汉民回忆那段时间的情况时说:“幽居一室,空气恶劣,窗外便是兵警,擎着枪,枪影从窗中照映入来,更令人难堪!”

蒋介石以为这就算完事了,让著名的老好人林森接替了胡汉民立法院长的职务。好了,没有人捣乱了,这下可以选总统了。

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一个堂堂的立法院长,蒋介石居然能给抓起来,登时舆论哗然,美、英、法等国严厉抨击,斥为“践踏民主”。

各路军阀,倒是的确没人出来管这个闲事。炸了窝的,是党内的“同志”们——你蒋介石还没当总统呢就这么猖狂,以后当了总统,还不得把我们这些人全宰喽!

大家都是文人,文人有文人的办法,你蒋介石不是能耐大么,你自己干吧。

首先辞职的是国民政府文官长古应芬,然后是立法院长林森,接着是司法院长王宠惠,去了欧洲。

一共五个院长,走了俩,其中的王宠惠还是“约法”起草委员,都走了,这个总统还选个头啊!

1931年4月30日,古应芬、林森、萧佛成、邓泽如等4名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联名发出《弹劾蒋中正提案》通电。

此时,远在广东的陈济棠很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要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陈济棠首先从香港把古应芬接到广州,通过古应芬,赶走了压在自己头上的最后一块石头——广东省长陈铭枢。然后联系了去年还打得昏天黑地的桂系李宗仁,建议他们联合反蒋。


接着,5月3日,陈济棠领衔粤军各将领表示响应《弹劾蒋中正提案》通电。

有地方实力派响应就好办了,广东本就是“革命”的大本营,就此,各派反蒋人士纷纷南下,汪精卫的改组派、孙科的太子派、古应芬和肖佛成的元老派、邹鲁的西山会议派,加上桂系,都陆续到了广州。

5月24日,汪精卫、孙科、许崇智、唐生智、陈友仁等各路党国元老、过气军阀齐集陈济棠的公馆,会商“党国大计”。

5月27日,在粤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发表《讨蒋宣言》。

5月28日,这些人彷照中山先生在“护法战争”时的做法,同时也是效蒋介石的故智,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以汪精卫为领袖。陈济棠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汪精卫倚为干城。

这下娄子大了吧,你看戴季陶这馊主意出的!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4#
发表于 2009-12-30 06:35:22 |只看该作者
既然是“军事委员会”常委了,陈济棠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陈济棠的粤军,在此之前的名称,叫做“第8路讨桂军总指挥部”。

1931年6月,陈济棠将第8路讨桂军总指挥部整编为第1集团军,自任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常委嘛,自然要排第一。

与此同时,李宗仁也把他的部队恢复为原有的名称“第4集团军”,至于2、3两个集团军的番号,原本是准备等广东国民政府“做大做强”以后,给阎锡山、冯玉祥等人留着的。

改名以后,陈济棠将原来第8路讨桂军总指挥部所辖的3个师扩编为3个军,各辖两个师。另增编教导师一个、独立师二个、警卫旅五个。另外还有1个宪兵司令部、1个虎门要塞司令部。经过不断的扩编,到1932年8月,第1集团军的陆军兵力猛增至十五万人。

陈济棠还学蒋介石,也成立了一个军事学校。1931年,在第8路军军官教导队和军士教导队的基础上扩编而成,驻广州沙河燕塘,故又称燕塘军校。陈济棠自任校长。你有黄埔,我有燕塘,你是蒋校长,我是陈校长。

除了强大的陆军以外,陈济棠与各路传统军阀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区别,他有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这才是陈济棠敢称“南天王”的最大本钱!

广东的空军,最早是在华侨的资助下,由孙中山先生建立起来的,在1922年前后,即孙中山先生任非常大总统时,就创立了航空局,后来又创办了航空学校。1926年,国民革命军总部将航空局缩编为航空处。

1931年,陈济棠以广州“国民政府”的名义,将广东航空处及所属的航空部队扩编为“广东空军总司令部”,隶属于汪精卫的广州“国民政府”。

没过几个月,等广州“国民政府”一取消,陈济棠马上以用武力接管广东空军,撤销“广东空军总司令部”,改为第1集团军空军司令部,以黄光锐为司令。

这样一折腾,原本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的广东空军,从汪精卫的“广东国民政府”过了一道手,成了第一集团军的了,陈济棠等于分文没花,白捡了一支空军部队。

到1932年,第1集团军空军司令部辖4个飞行大队,拥有各式飞机130余架。另外还有空军教导总队、三元里空军学校等等。

这样的一支空军,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无可匹敌,被视为陈济棠的王牌军,后来陈敢于起兵反蒋,很大程度上,因为他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

陈济棠的海军,其由来与空军如出一辙,也是巧取豪夺而来。

本来,陈济棠的海军实力比较有限,只有一些用于海防、内河的小型舰艇,另外还有海军学校、修船厂、仓库等。1933年7月,原属南京国民政府的“海圻”、“海琛”和“肇和”3 舰投靠陈济棠,大大增强了其海军的实力。陈济棠又先后从国外购买鱼雷艇4艘、扫雷艇1艘、驱逐舰2艘,自制改装炮舰、运输舰各1艘,共9艘,建立了鱼雷艇队及其基地,并自任海军总司令,

至此,接着广东国民政府这个“壳”,陈济棠孵出了自己的“蛋”,那就是强大的陆海空三军。

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陈济棠“整军经武,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的目标完全实现,可以跟蒋介石掰掰手腕了。

拜手腕,需要一个机会,或者说,需要一个借口。

这个借口,还是胡汉民给提供的。

事情仍然要从国民政府的分裂说起。

戴季陶出的主意,把老蒋的“总统”彻底泡了汤,政府都分裂了,哪还有心思选什么总统!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选不成,老蒋的总统,迟到了整整17年,而且还只当了一年,就跑到台湾去了。


既然总统不选了,也就别再关着胡汉民了。10月14日,蒋介石臊眉搭脸地把胡汉民放了出来。

这下胡汉民算是把蒋介石给恨苦了,从此回到广东,真的开始“处处”与蒋介石作对。

从1931年5月,中国就有了两个国民政府,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广州,各说各话,互不买账,如果不是一件意外发生的事情,谁也说不好要僵持到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来解决这种分裂。

这个意外事件,就是“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不远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炸毁了以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这就是作为“九一八事变”导火索的“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日军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军,并同时开始袭击北大营。

到1931年11月,仅两个月的时间,黑、吉、辽三省重要城市已陷落殆尽,情势极为危急。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必须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商“党国”的大计。

问题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党”和代表“国”的政府,都处于分裂的状态,这个会怎么开?

能开。中国人的智慧,往往就表现在这些地方。

既然说不到一块儿,那就索性各开各的。因此,国民党的“四全大会”成了世界上最滑稽的一次代表大会。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5#
发表于 2009-12-30 06:35:38 |只看该作者
翻开国民党的历史,你会发现,国民党的“四全大会”,在三个地方、开了三次。


1931年11月12日至23日,蒋介石派在南京召开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对日侵略暴行的决议》,还通过《恢复党籍案》,宣布过去几年间被开除党籍的人一律恢复党籍。

汪精卫一看,你蒋介石也太过分了,我都没在,你自己就把会给开了。你开我也开。


六天之后的1931年11月18日,汪精卫等其他派系在广州也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但这个会开得不是太成功。此时,陈济棠已经逐渐暴露出了“曹操”的本色,通过大会安排了很多自己的人,排斥汪派等其他派系。汪精卫跟他说有几个人需要安排,被陈一口拒绝。

汪精卫没有想到,在南京要受蒋介石的气,回到自己的老家广东,居然又要受陈济棠的气。一气之下,汪精卫说:“与其做小军阀的走狗,毋宁做大军阀的走狗。”于是带着汪派、西山会议派等200多人中途退出大会。

但广州“四全大会”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退出而休会,而是继续召开并选出了以胡汉民为首的“临时中央执行常务委员”等等。


退出了广州的“四全大会”,汪精卫越想越生气,一不做二不休,非得把这个会开了不行。于是跑到上海,于1931年12月3日,重新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共163人,会议补选了“中委”。

国难当头,总这么僵持着也不是个事。况且光开了一个“四全大会”也没有用,党的领导机构还没有产生,于是南京方面邀请粤、沪两方到南京召开四届一中全会。胡汉民没有离这个碴儿,汪精卫还比较给面儿,说回去可以,但蒋介石必须付出代价。

经过一番桌上握手,桌下踢脚的斡旋折冲,以蒋介石“下野”为前提,各方势力终于又坐到了一起。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通电辞去国民政府主席等职务。同一天,因丢失东北闹得民怨沸腾的张学良也辞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务,改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一周之后的12月22日,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蒋介石在出席了开幕式之后即回到家乡浙江奉化。会上对南京、广州、上海三次“四全大会”选出来的中央执监委员一概承认。经中央执监委员会选举,中央政治会议常委为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三人轮流当主席;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为孙科。


广州方面,亦于12月底结束反蒋的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和“国民政府”。1932年1月1日,按照宁粤议和时的妥协,在广州设立了以胡汉民为首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陈济棠则担任两个机构的常委,大权在握。

按:孙科好不容易当了行政院长,可他这个院长当得实在不是时候,刚一上台,面临着的就是“一二八事变”。此时,几个原来主事儿的,行政经验比较丰富的,蒋介石在乡下老家;胡汉民在广东,连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都请假了,没有参加;汪精卫担任的是一个党的职务,不在前台。大家都在饶有兴味地观看孙科如何应付这个局面。

此时大家才知道,没有蒋介石还真是玩不转。无奈,怎么把人家轰走的,还得怎么把人家请回来。



1932年1月25日,孙科内阁辞职。1月28日,蒋介石主持国民党临时中政会,任命汪精卫为行政院院长,孙科为立法院院长。恢复于1928年10月明令“停止运行”的军事委员会,由蒋介石、冯玉祥、何应钦、朱培德、李宗仁等人为委员。


3月1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在洛阳举行,如愿当上了行政院长的汪精卫投桃报李,提议由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从此之后的14年,蒋介石一直被称为“蒋委员长”,直到1946年5月31日,国民政府明令撤销军事委员会,其所有职能划归国防部。


3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正式就职。

从此,蒋主军、汪主政的政治架构形成,并一直维持到了抗战开始,这也是国民党政坛难得清静的几年。


按:正是在蒋介石“下野”的这段时间,在黄杰的倡议下,一部分黄埔学生酝酿成立了“复兴社”。1932年4月1日,戴笠的“复兴社”特务处正式成立。

“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以下简称“西南两机构”)两个机构,实际上是个怪胎,而且还是连体婴儿。

你可以查一查,在民国时期的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存在这样一级介乎于省和中央之间的机构,无论是国民党系统,还是政府系统。

这是因为,“西南两机构”是在广州的“四全大会”上决定设立的。按当时的议案,是这样设计的:

“为修明政治,防止独裁起见,在若干省府之上设政务委员会,在国府指导之下监督各省行政;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执行部于重要地点,监督各省市党部。”

从条款上理解,不仅“西南”,全国各地都要按片成立这样的两个机构。但不久之后,宁粤复合,广州“四全大会”的议案自然也就不作数了,但已经成立起来的“西南两机构”,就作为彼此妥协的一种条件,给保留下来了。

“西南两机构”的人员:

“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设常委6人:胡汉民、陈济棠、白崇禧、刘纪文、陈策、李扬敬。

“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则有委员27人,其中常委5人:唐绍仪、萧佛成、邓泽如、陈济棠、李宗仁。

名义上,“西南两机构”均由胡汉民主持工作。

大家一定很奇怪,明明是管辖两广的机构,为什么叫“西南”,而不叫“华南”。这是因为,按最初设计的“西南两机构”,管辖范围并不止两广,尚包括云南、贵州等省,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云贵还把持在军阀手中,“西南两机构”的权利所及,只能管到两广。

实际上,两广中的另一广——桂系,对“西南两机构”的号令,能服从到什么程度,也是天知道。

好在胡汉民并不是十分想管那么多省,那么多事,他只是把“西南两机构”作为他反蒋的一个大本营,专心致志地搞他的“新国民党”。几年下来,卓有成效,本就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又多了一个“西南反蒋派”。

蒋介石真应该好好感谢他那位义弟戴季陶。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6#
发表于 2009-12-30 06:35:57 |只看该作者
大家会发现,作为广东的实力派人物,陈济棠是唯一在“西南两机构”中同时担任常委的,由于胡汉民的“恬淡”,“西南两机构”的大权完全掌握在陈济棠手中,胡汉民正好给他做了一堵挡风的墙。

其实“西南两机构”本身并没有多大权力,基本上是一个空架子,顶多了,可以说它算是一个联络机构。但是,有没有用,要看这个“空架子”掌握在谁的手中,此后几年,陈济棠的整军经武,治理地方,之所以得心应手,卓有成效,与他打着“西南两机构”这个“空架子”的大旗不无关系。

最明显的例子,原广东的空军、海军两个司令部,就是陈济棠打着“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的旗号先给取消、然后“拔”到广州“国民政府”名下、然后又划到他自己的第1集团军去的。

可惜好景不长。

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与他的大舅子、“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陈融下围棋的时候,因思虑过度,突发脑溢血,延至当晚不治逝世,享年57岁。

临终时,胡汉民留下政治遗嘱:

“余以久病之躯,养疴海外,迭承五全大会敦促,力疾言还。方期努力奋斗,共纾国难。讵料归国以来,外力日见伸张,抵抗仍无实际,事与愿违,忧愤之余,病益增剧,势将不起。自追随总理,从事革命三十余年,确信三民主义为唯一救国主义,而熟察目前形势,非抗日不能实现民族主义;非推翻独裁政治,不能实现民权主义;……。尤盼吾党忠实同志,切实奉行总理遗教,以完成本党救国之使命。切嘱。”

胡汉民的死,令陈济棠顿失凭依。

早就对两广的“半独立”状态看着有气的蒋介石,终于把胡汉民给“等”死了。5月13日,蒋派孙科等大员为代表,到广东吊唁胡汉民,顺便向“西南两机构”——实际上是向陈济棠——提出了蒋介石对广东问题的意见:

据陈济棠的旧部凌仲冕回忆,孙科等人先是给陈带了几顶高帽子,如“举国团结,系于一身”等等。跟着的话,就不那么中听了,什么“真正统一,必须集中武力,是抗日的前提”,“破坏真正的统一,要受共产党同样的惩处”等等。最后,是蒋介石的主旨:

——取消“西南两机构”;

——改组广东省政府;

——广东部队各高级军官由军事委员会任命;

——取消广东货币,代以法币。

这几条,好像每一条都是冲着陈济棠去的。

——本来就是。

蒋介石要动手了。

陈济棠怎么办?

实际上,陈济棠憋着反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陈济棠有个哥哥叫陈维周,是个阴阳术士,早年在老家防城给人看相、看风水,陈济棠最信他的话。

1935年年底,陈济棠曾派陈维周代替他前往南京述职。并求见蒋介石。

陈维周的这一趟,还真是不白去,给陈济棠带回两个惊人的消息。陈认为他哥哥这趟南京去得太值了。

其一,蒋介石向陈维周透露了下一步“解决新桂系之方针政策”,即“彻底解决广西的李、白,由中央协助广东出兵;驱逐肖佛成等反蒋的国民党元老离粤;广东仍维持原来局面不变。”并要他给陈济棠带话,让陈积极配合。

陈济棠听了以后,高度怀疑蒋的动机,因为两广虽然是对头,但在对付蒋介石的问题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桂系完了,蒋腾出手来,就要对付广东。所以,陈济棠不但没有听蒋的,反而与桂系的联络更紧密。

其实,老蒋这个话,可能也是一种策略,故意刺激陈济棠,促其早露反迹,早反遭收拾嘛。

否则,以老蒋的身份,与一个江湖术士谈这些东西干什么?

其二,陈维周到浙江奉化去察看了蒋介石的祖坟,其结论是“蒋的祖坟不如芙蓉嶂的龙势远甚,而且蒋的气运将终,明年肯定要垮台,一蹶不可复振,代之而兴者便是伯南。”

“伯南”是陈济棠的字——当年,他听了陈维周的话,曾经以天价买下了广西花县芙蓉嶂洪秀全的祖坟安葬其母,说这里是出天子的地方。现在一看蒋家的风水不如“芙蓉嶂”,陈济棠还能不高兴。

现在,该是我收拾你老蒋的时候了!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7#
发表于 2009-12-30 06:36:13 |只看该作者
胡汉民去世,各路人物都来吊唁,桂系派来的,是白崇禧。

据陈济棠的旧部李洁之回忆,白崇禧在与陈济棠的会晤中,先是给陈狠灌了几碗迷汤,说他治理广东“成绩斐然”,我们都很钦佩等等。然后话锋一转,就开始劝陈起兵“反蒋抗日”。

白崇禧说:蒋的军队绝大部分部署在黄河流域,既要防备日军的进攻,又要防止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陕西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发生异动;更重要的还要部署兵力向陕北共产党包围进攻,蒋绝无余力可以南犯。

白崇禧又说,“如老兄有意向外发展,广西方面愿以全力支持。”

不愧是“小诸葛”,为打消陈济棠的顾虑,连进兵的路线,白崇禧都给他设计好了,白说:湖南的何键一向与我们有联系,只要我们挂起抗日的招牌,挥军北指,湖南决无障碍。舆论界也一定会支持的。蒋介石也没有理由反对,因为他不敢承担不抗日的罪名。事实上蒋亦无法抽出大军阻止我们的大军北上。我们的大军到达武汉后,采用昔日太平军的战略,马上转移东下袭取南京,夺取中央政权后再作第二步行动。

白崇禧最后说:至于日本方面,我们可以再派人去联系。基于过去几年日本军方代表曾与我们有过联系,又曾向广西派过军事顾问和教官,并曾售卖过军火给我们,我们此次举事,相信他们一定会同情和帮助我们的。

注意,白崇禧一开始说的是“反蒋抗日”,中间说的是“挂起抗日的招牌”,最后的几句话,透露了他们的真实目的——抗日是口号,是招牌,反蒋则是实实在在的。

本就认为老蒋“气数已尽”的陈济棠,被他的宿敌白崇禧给说动了。

第二天,他就约自己手下的心腹、第1军军长余汉谋等人到公馆中商议,让大家自己去考虑,但不得外传。

听了陈济棠的话,大家议论纷纷,心存疑虑,有些人明白对陈说,白崇禧号称“小诸葛”,“为人不老实”,他的话你也能信?

要说这人啊,在某些重大关头,可能谁都会失掉自己的判断力——陈济棠看大家对此都不感冒,居然让白崇禧直接跟大家见面,意思是让他给自己的手下做工作。

于是,白崇禧又把他与陈说过的那一套鼓吹了一番,并补充说:“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反蒋抗日,在政治上军事上和外交上都是绝对有利的。广西方面决以全力支持。”

接着,陈济棠的哥哥陈维周又把他与日本驻粤总领事馆联系,并取得对方谅解的情况介绍给了大家,意思是让大伙放心,日本人都支持我们,还怕什么。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只有余汉谋比较直爽,他站起来说: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居于绝对优势,又有粤汉、平汉、津浦、浙赣铁路和海上可以迅速运兵南下,和他较量,我们没有必胜把握,请总司令再详加考虑。

此后几天,大家都在私下里谈论这件事,逐渐形成两派,李洁之他们属于反对派,曾经想请余汉谋牵头,劝陈济棠打消造反的想法,甚至想到“制止无效时就必当机立断,多方设法把他推倒。并请资望较深的第1军军长余汉谋出来领导反陈。”

中间,陈济棠曾经放出风来,说已经打消此意,让转告大家,可以回驻地了。大家额手相庆,以为陈济棠终于想明白了。


5月30日晚上,余汉谋在家里宴请手下的高级军官,准备践行后就让他们回去。正吃着饭,谁也想不到,陈济棠忽然来了。

陈济棠一来,自然反客为主,对大家说:我正要找你们谈话,现刚好大家都在这里。

陈济棠说:抗日反蒋是我们一贯的主张,现在双管齐下的机会已经到了。近几天我又作了反复的考虑,认为时机的确成熟了。总之我们这次行动,走的是光明大道,大有前途的。广西的李、白确实诚意合作,我看他们不会假;湖南的何键同意我军到达衡阳接近株洲后,亦一同出兵合攻武汉。我准备第一军或者加上第三军由赣州向吉安、南昌挺进,很快就可将江西全省拿下来,我们的第二军和广西军队再加上何键的湘军会攻武汉而占领之,当然不成问题。

陈济棠最后说:“日本军方也已经联系好了,答应派些军官来协助我们,他们还可以在华北方面加重对蒋介石的军事压力,使蒋背腹受敌,这样有利的时机,不干何待?!”

完了,聪明一世的陈济棠,就这么活活地让白崇禧给带到“沟”里头去了。

6月1日,陈济棠以“西南两机构”的名义召开了群众大会,宣言“抗日”,并发动了游行示威,以壮声势。

6月2日,陈济棠以“西南两机构”的名义发出“冬”电,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要求抗日。

6月4日,第1、4两集团军将领以陈济棠、李宗仁领衔发出“支”电,请“西南两机构”明令派兵“北上抗日,收复失地”。

在这里,“冬”电是幌子,“支”电才是真的,没有“支”电,两广的出兵就没有借口。

按白崇禧给陈济棠的设计,走的是与当年太平天国一样的一条进军路线,北上,走湖南。

湖南,就是白崇禧口中“决无障碍”的何键。

可惜,陈济棠听白崇禧的,何键好像不怎么听。

在热情接待陈济棠使者的同时,何键将两广的打算通报给了蒋介石,并听任中央军占领了衡阳,北上的路给堵死了。

双方几十万军队集结于湖南,战争,似乎已不可避免。

这时,忽然从角落当中,站出一个人来。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8#
发表于 2009-12-30 06:36:29 |只看该作者
这个人,就是戴笠。

针对各路军阀搞情报,是戴笠的重要工作之一。

前面我们说过,戴笠在西北曾经通过向影新做过杨虎城的工作。包括与张学良的交往,其实都是特务工作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前者是暗的,后者是明的;前者让人知道了生气,后者嘛,戴笠会与人打交道,张学良跟他关系还处得很好。

两广的情况很特殊,如同铁板一块,很难派进人去,否则,“制裁”王亚樵也不用费那么大周折了。

戴笠只能在周边想办法,当然,最理想的地方就是港澳。

特务处有许多广东人,要不,也不会形成一个“广东派”。当然了,广东人再多,也不如特务处的湖南人多;湖南人再多,也没有浙江江山一个县的特务多。

派到香港的,是邢森洲。

邢森洲,生于1895年,广东海南文昌县人。

戴笠的手下,多数都比他小,有的比他小十几岁,所以戴笠在特务处为什么可以肆无忌惮地骂这个骂那个,跟骂自己儿子似的,一方面是长官的权威,另一方面,跟他岁数比别人都大,也有一定关系。

邢森洲是特务处里少有的比戴笠岁数还大的人,所以大家都叫他“阿公”。

邢森洲是学中医的,1916年毕业于厦门中医学校,然后就返回家乡文昌,开了一个诊所,挂牌行医。

中医这个行当是讲究经验的,所以大家都愿意找“老中医”看病,邢森洲当时只有21岁,可想而知,不会有多少人去找他开方子。

诊所开不下去,邢森洲心想,中国的中医比较多,没有人来找我,那么我出国,到外国去,看中医的一定有的是人。于是,1918年,邢森洲去了新加坡,开了一家叫“华山医寓”的诊所。

没想到,跑到新加坡,当地人与国内一样可气,照样不认“小中医”,无以谋生。邢森洲是学中医的,读过不少线装书,笔下很来得,于是他找了一家报馆,白天在诊所看摊,晚上到报馆兼职,当编辑。

时间长了,邢森洲才知道,他所供职的这家《新国民日报》,是国民党人在新加坡办的一份报纸,目的是在海外宣传国民党的主张,扩大影响。于是,为谋求工作的稳定,邢森洲加入了国民党。

1924年,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内外各地国民党的分支机构都要派代表出席。新加坡也选出了几名代表,到回国的时候,其中一名代表临时有事不能成行,空出了一个名额,于是邢森洲要求顶这个名额回国出席大会。

就这样,阴差阳错,在国内都没有混出名堂的邢森洲,居然在海外成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在国民党“一大”上,中山先生决定开办黄埔军官学校,并要求代表回到各地以后,积极保送“优秀青年”到黄埔受训。

对此,邢森洲很当回事。新加坡的中国人多得很,经过邢森洲的认真物色,他发现一个咖啡厅的茶房,也是海南文昌人,条件不错,于是邢森洲将他作为“优秀青年”推荐回国,报考黄埔。

邢森洲没有想到,自己的后半辈子,都得仰仗这个人混饭吃。

根据邢森洲的推荐,这个“优秀青年”回国,顺利地考入军校第二期,他就是郑介民。

到了1927年,郑介民摇身一变,以蒋介石副官的身份,负责华南地区情报工作。后来,郑介民之所以不愿意屈就在戴笠手下,就是这个原因。他给蒋介石当副官、主管方面工作的时候,戴笠才考上军校一年时间,连“领袖”长什么样,都只能从相片上看呢。

郑介民是个很念旧的人,饮水思源,如果没有邢森洲,自己恐怕还在新加坡给人家端盘子呢。于是,他邀请邢森洲回国,驻香港,为他收集情报。

1932年特务处成立,在郑介民的推荐下,邢森洲任特务组香港组组长。

正是在这个时候,胡汉民以“西南两机构”为依托,开始进行反蒋活动,因此,戴笠交给香港组的任务就是全力监视胡汉民的活动情况以及陈济棠、李宗仁等两广军阀的情况。

1934年,邢森洲曾调回南京特务处本部做督察长。1935年,因两广情势越来越不稳定,戴笠将香港组升格为香港站,邢森洲遂成为香港站第一任站长,任务是全力做好对两广的情报和策反工作。

接着,戴笠又派出龚少侠潜入广州,暗中联络黄埔同学。

龚少侠,1902生,广东乐会人,军校第一期第二队。毕业后龚少侠曾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二营排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连长等等,所以他认识的军校同学特别多,很快,就在广州安插了一大批“钉子”和眼线。

戴笠还怕不保险,又将原上海区区长吴乃宪派回了广东。吴乃宪也是广东海南人。

在特务处成立之初,曾经把全国分为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四个区域,每区派出一个特派员,这个特派员并不具有指挥权,仅仅负责工作督导。刺杀张敬尧的时候,郑介民就是以特务处副处长的身份兼任华北区特派员。

同一个时期,吴乃宪则担任华南区特派员,所以他对广东的情况也非常熟悉。

有这么多的广东人在做工作,几年下来,到1935年、1936年的时候,戴笠对两广、特别是陈济棠的情况,可说了如指掌。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9#
发表于 2009-12-30 06:36:45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戴笠对陈济棠部下的策反,早在他造反之前就开始了。

最早下手的,是海军。

前面说过,1933年6月,原属东北海军的“海圻”、“海琛”和“肇和”3 舰投靠陈济棠,大大增强了广东海军的实力。

“海圻”是一代名舰,原属于北洋海军。

大家可能会很奇怪,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不是已经全军覆没了么,而且当年也没有“海圻”这么一号啊。

1894年,北洋海军惨败,到1895年,威海卫军港失守,北洋海军剩下的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10艘军舰全部被日军掳走。只有一艘被解除武装的“康济”号,因载运就义的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张文宣等人的遗体,被交还中国。

到1896年,清政府决定重建北洋海军,不惜血本从西方各国订购了大批军舰,到辛亥革命前夕,新的北洋海军已经拥有包括“海圻”、“海琛”和“肇和”等3 艘巡洋舰在内的各类舰艇十余艘。

其中的“海圻”舰于1899年投入使用。排水4300吨,是中国最大的军舰之一了,其装备的两门8吋主炮在当时首屈一指。

进入民国,这些军舰成为各路军阀争抢的对象,到1933年6月,当时归属于东北海军的“海圻”、“海琛”、“肇和”等3舰因内部纠纷而出走,在姜西园的带领下投奔了陈济棠,7月25日,3舰抵达广东,陈济棠将他们改编为粤海舰队。

据黄埔海军学校十八期毕业生许耀震回忆,由于当时“海圻”冉鸿翮、“海琛”关继周、“肇和”杨超仑这三个舰长都与陈济棠没有任何渊源。为了达到控制3舰的目的,陈济棠采取“掺沙子”的方式,逐渐撤换3舰的东北籍军官。他先是把“海琛”舰长关继周派到海南岛负责秀英炮台;后又派自己的“福游”舰长陈浩任“海琛”舰长,将“海圻”副舰长唐静海调“福游”任舰长。

另外,还派出一批黄埔海军学校18期刚见习期满的学员到3舰上监视大家,许耀震就是其中一个。

对此,率领3舰出走的姜西园并没有表示异议,因为他自己也在向陈济棠靠拢。

1935年4月,陈济棠通过姜西园控制了3舰之后,突然宣布把粤海舰队并入第1集团军,自己兼任总司令,姜西园、张之英为副总司令。

这件事成了导火索,3舰本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现在又连形式上的独立性都失去了,整个被陈济棠吃掉,大家都很不满。恰在此时,邢森洲、龚少侠等找到了他们。

3舰的军官,多出身于各个海军学校,邢、龚等人通过中间人,联系上了原“海圻”舰长唐静海、“海琛”军官陈精文等人,约定趁适当时机,再次出走,投奔“中央”。

1935年6月15日夜,乘姜西园及“海圻”舰长方念祖均不在舰上,陈精文率“海琛”官兵绑架了舰长陈浩,与“海圻”原副舰长唐静海“带舰出走”。“肇和”舰因主机损坏正在修理,不能行驶,只好将“肇和”舰东北籍官兵接来一同离去。

陈济棠得到报告后大怒,适逢当晚2舰通过莲花山水域时,因天黑且遇退潮,“海圻”舰搁浅,“海琛”舰拖带时也一并搁浅。陈济棠令虎门要塞司令李洁之轰炸,但下属提醒他;全国军舰本就不多,目前日寇正虎视眈眈,如果炸沉2舰,自毁长城,要考虑舆论因素。

陈济棠听了决定劝降,但到了白天涨潮,2舰于当晚冲过虎门炮台,安全到达香港。

特务处香港站站长邢森洲送来了蒋介石的电报,称“一切问题均可解决”,并派出空军护航,7月12日,“海圻”、“海琛”2舰抵达南京。

唐静海于抗战胜利之后任军政部海军教导总队总队长,陈精文后积功升为海军少将。

1937年9月25日 ,为保卫江阴防线,“海圻”、“海琛”和“海容”、“海筹”等4舰自沉于江阴。

留在广州的“肇和”舰,在1937年9月14日凌晨的虎门海战中,被日军击沉。舰长方念祖,经军法审判认定为“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被执行枪决。

至于当年率领“海圻”、“海琛”和“肇和”3舰从东北海军出走、后又被陈济棠任命为第1集团军海军副司令的姜西园,于日军侵华以后落水当了汉奸。

1940年,姜西园任伪“海军部”政务次长,1943年任伪“清乡委员会上海分会”副指挥,1945年任伪“军事委员会”委员,1943年10月10日,姜西园晋升伪“中将”军衔。

1945年8月16日,姜西园被军统以“通谋敌国”罪逮捕,后被执行枪决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10#
发表于 2009-12-30 06:36:58 |只看该作者
广东空军是陈济棠的王牌,也是他敢于造反的最大本钱,因此,如能策反广东空军,不啻为釜底抽薪!

担负这个艰巨任务的,是特务处书记长梁干乔。

梁干乔,生于1903年,原名梁昭桂,广东梅县人。

军统的梅县人很多,除梁干乔以外,还有二期的张炎元、十一期的邹宇光,另外还有刘志陆。

梁干乔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由于家里穷,中学没有毕业,就供不起他了。于是梁干乔就帮他的表哥照料一家米店。梁是有文化的人,小店一天天红火起来,结果亲戚家的人不但不感谢他,反而怀疑他要把小店据为己有。梁干乔一气之下走了,不管了。

离开亲戚家,梁干乔去当了五年小学教师,适逢军校招生,梁干乔的族叔梁龙是北京法政大学校长,也是当时的一位社会知名人士,经他的推荐,梁干乔到广州报考黄埔。

当年,要到广州,须先到香港再转往广州。在去往香港的船上,梁干乔没钱,只能睡通铺,其实也就是甲板。这时,过来一个珠光宝气的贵妇人,走路不看地下,一脚正踏在梁干乔的身上。踩了人,这个贵妇居然没事人似的,看都不看梁干乔一眼,扬长而去。

梁干乔大怒,待要与她理论,又觉得好男不跟女斗,不要失了身份,于是在心里暗中咒骂:“总有一天,要打倒你们这样的人,让你给我当佣人!”

事情就有这么巧,多少年以后,梁干乔家雇用了一个做饭的陈嫂,正是当年踩了他一脚的那位贵妇!

军统这些人,也不知道怎么了,净出这种邪事儿。

梁干乔虽然连中学都没有读完,但他很爱学习,曾经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注释《庄子》,诗也写得不错。以他的水平,考军校自然一考即中,进入军校一期三大队学习,同一个队的,就有后来成为特务处同事的吴乃宪。

1924年5、6月间,梁干乔先后加入了国民党和共产党。

毕业以后,1925年,梁干乔等一批军校一、二、三期毕业的同学被保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中就有后来与他并称为复兴社“十三太保”的同期同学萧赞育、贺衷寒、邓文仪;二期的郑介民、三期的康泽。另外还有张炎元,还有后来成为国民党宪兵创始人之一的张镇,我们这边的有抗日名将左权。

在苏联,梁干乔最大的收获就是接受了托洛茨基的主张,成为一名“托派”。而且梁干乔这个人还有个特点,从不藏着掖着,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托派”似的。

1928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莫斯科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梁干乔居然敢跳出来,用俄语高呼支持托洛茨基的口号,那还能有好结果!当场就给抓了起来,遣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工。

还别说,这老兄还真是有点本事,不知他想了什么办法,居然搞到一本假护照,又买通了看守,从西伯利亚这等地方逃回国内,真不是一般人,难怪后来当了特务。

回国以后,梁干乔搞了一段时间的“托派”小组织,跟着就彻底投向了国民党,1932年,作为“十三太保”之一,梁干乔参与创办了复兴社。

后来梁干乔加入戴笠的特务处,并继李果湛、张严佛之后,担任书记长。

1936年,“两广事变”爆发,梁干乔被戴笠派回广东,承担策反公东空军的任务。

此时进入广东,是十分危险的事情,陈济棠早知特务处势力无孔不入,盘查得很严,“中央”的势力很难侵入。

粤军第5军第16师师长练炳章,是一个老军头了,据他自己说,“前清末年在河北省保定府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军旅之事时,曾与蒋介石同学。”后练炳章为戴笠所罗致,利用他在粤军中的老关系策动军队,并企图控制民团,结果为陈济棠发现,杀掉了练炳章。

梁干乔本就是广东人,又当过教师,当地熟人很多——正是因为他熟人多才派他回去的。但是,反过来说,也很容易暴露。

梁干乔是一个很能吃苦的人,他化装成一个人力车夫,潜入广州,与他的族侄梁伯仑取得了联系。

梁伯仑是广东空军的电台台长,通过梁干乔的工作,梁伯仑同意投向“中央”——这是策反广东空军的必要前提。一百几十架飞机出走,非同小可,如果没有通畅的联络,不可设想。

这边做通了梁伯仑的工作,南京的戴笠,找到了魏大铭,让他与一个名为“XSF—DE—XHOB”的电台联络。

这个任务有点没头没脑,既无波长、也不知道方位,怎么联系,还真新鲜了!

那也没办法,戴笠交办的任务,是不能打折扣的,也不能讲价钱的。



魏大铭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学生、著名话务员——张我佛。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极至论坛 ( 粤ICP备11107863号 )

GMT+8, 2024-7-1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