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刀口十三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灌水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1#
发表于 2010-11-10 23:50:00 |只看该作者
打了几次胜仗,听了几句赞美的话语,宣王渐渐地迷失了方向,开始变得任性,耍起了天子的威风,不再听从别人的进谏。
周宣王十一年(公元前817年)春,鲁国第十九任国君鲁武公,带领自己的长子姬括和小儿子姬戏一同去镐京朝拜周宣王。一般来说,大人都喜欢小孩,周宣王也不例外。经过几天的相处,周宣王渐渐地喜欢上了鲁武公的小儿子,那个调皮可爱的姬戏。
爱乌及屋,周宣王一时心血来潮,不顾周朝礼制中立长不立幼的制度,想要立鲁武公的幼子姬戏为鲁国的太子。宣王的这一想法一经提出后,便立刻遭受到了很多正直大臣的反对。
重臣樊仲山父劝谏宣王,废长立幼,不符合祖宗的制度,天下诸侯一定不会同意的。因为,宣王的这一做法与周礼完全是矛盾的,如果你遵从宣王的意思那么你就违反了周礼;如果你遵从周礼而不顺从宣王,那么你就是不遵王命,那一条都是致命的,你是遵也不是,不遵也不是,让你左右为难!如果这次大家顺着宣王,那么天下诸侯以后就可以效仿宣王而不必遵守周礼立长不立幼的制度,因为这是你宣王带的头嘛!
樊仲山父把这一连环效应给宣王讲了不下三遍,但宣王就是固执己见,不予理会。
最终,宣王在镐京便迫不及待地把姬戏立为鲁国太子。宣王的这一举动,为以后鲁国国内的混乱埋下了隐患!
这年夏天,鲁武公带着二子从镐京返回鲁国都城曲阜。但是很快,鲁武公便不幸因病与世长辞,鲁国大臣听从天子周宣王的意思,扶立这位年幼的所谓的太子为鲁国的新君,姬戏就是鲁懿公。
果然好景不长,鲁懿公九年,先太子姬括之子伯御,在一天夜里动用了自己和父亲多年来培植的势力,并且广泛发动支持正统的广大人民群众,众人一起冲入王宫,在一片混乱中杀死了鲁懿公姬戏。由于先前姬括已经郁郁而死,于是便由伯御自立为君,成为鲁国新一任君主。
这件事原本周宣王并不知晓,因为伯御政变成功后,便立即封锁了所有消息,并且在诸侯朝拜周天子时期都托病不去,宣王也没有怀疑什么。但是,十一年后的一天,宣王不知从哪儿得到了这一令他大为吃惊的消息,顿时宣王大怒。
但是周宣王并没有从根源上考虑此事发生的原因,只是简单地认为伯御此种行为就是瞧不起自己,眼里根本就没有自己。
好吧,既然你眼里没我,那我也没必要让你睁眼了!于是,周宣王便决定发兵亲征鲁国,杀死伯御,以消除自己心中的这口恶气!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2#
发表于 2010-11-10 23:50:18 |只看该作者
周宣王三十二年,周宣王终于抽出时间,决定要亲自带兵去教训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伯御。
然而此时,伯御在鲁国已经做了十一年的国君,鲁国内部也早已经稳定了下来。但宣王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怒,也顾不得这些了。
结果很明显,鲁军不是强大王师的对手,交战不久就败北而逃,国君伯御兵败被杀。伯御死了,宣王很是高兴,终于解决了这家伙。
但是很快,宣王便感觉有点不对头,自己有所冒失,伯御死了,自己喜欢的小家伙姬戏也死了,然而作为周公旦之后的鲁国是不能就此亡国的啊,不然太对不起这位护国圣人了。于是,清醒后的周宣王又开始为了选择新的鲁国国君而发愁。
他在鲁国王宫中把鲁国的大臣们都召集起来,向他们询问鲁国先公子(先前国君的儿子)中谁能是贤明聪慧之人,谁能撑的起鲁国国君这个大梁。由于害怕有些人举荐奸佞之人,身为古公颤(去掉页旁)父之后的樊穆仲(又称之为仲山甫,时为卿士,相当于鲁国的丞相)决定先人而荐,向周宣王推荐了姬称这个人。
姬称是何许人也呢,他是鲁懿公姬戏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此人向来办事比较稳托,并且历来遵循“三老实”原则: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该人敬畏神明与先祖,尊老爱幼那是国人皆知,平时鲁君要是颁布一项新的法令,他都要向史官询问是否符合祖制。并且,除了国事外,不该问的事,他从来不过问,不该犯的错,他也从来不犯,是个难得的守承之人。
周宣王听后一阵大笑,他要的就是这样(老实)的人,安分点最好,省得没事找事,麻烦自己。就这样,樊穆公结合周宣王的心理和公子姬称的优点,成功地把姬称推上了鲁国国君的宝座上。
虽然周宣王这次选了贤,也任了能,但是,他废长立幼,插手诸侯间继承之事,依然引起了诸侯们的不满,造成了以后相当长时期内,诸侯国在王位继承上的混战。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3#
发表于 2010-11-10 23:50:40 |只看该作者
回过头来咱们再说一下周宣王中后期的几次重要征战。
先来说下一位老朋友--淮夷,宣王五年召公的那次出征,还没等周军动手,他们便被威武的王师吓得又是臣服又是上贡。但是,经过后来十多年的努力,自认为实力有所增加,便又按捺不住那颗出轨多次的心。
宣王十八年,淮夷第N次起兵叛乱,由于召公此时已经年老体衰,无力征战,宣王便任命南仲邦父为征南大军的统帅。南仲先生是个熟知军事和政治的人,办事也是相当的圆猾,他先让驹父、高父二诸侯带领各自的军队去前方打先锋,给自己开路。
在二位诸侯的卖力拼搏下,周军大军前进的十分顺利。王师所到之处,只要百姓们不主动惹事,军民之间便相安无事。于是,南方众多诸侯方国又都称臣上贡,很快淮夷之乱也被平定了。
与此同时,为了消除荆楚(即楚国)对周王朝的隐患,周宣王又派方叔率师征讨。经过双方多次较大规模的比试,以楚国的完败而告终。
就连强大的楚国都彻底没戏了,还有谁敢和周王朝唱对台戏呢,没有了,暂时是没有了!
为了加强王室对南方和西方的控制,周宣王先后分封他的舅舅申伯于谢(今河南安阳一带),弟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和先前的夏商君王一样,为了表示对农民和农业的尊重与重视,做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周天子,也要每年抽出专门的一天时间,到王室所专属的田地里装模做样地耕作一下,即使有时因为战事去不了,但是事后总会补上的。
先前的数位国君,暴孽也好,游玩也罢,反正多少地还去过几次。然而,周宣王生来最讨厌的就是做假装样,认为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说,他即位这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去自家的“自留地”里去看一看,更别说是拿锄头锄草了。
于是,有些人就看不过去了,大臣虢文公多次面谏宣王,劝宣王怎么地也得去看看那一亩三分地,那多少还算会事啊!可是,不管你怎么说,宣王就是二个字--不去!所以,周宣王到死都分不清哪是麦苗哪是韭菜。
周宣王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宣王又多次派兵去征伐太原戎、条戎、奔戎,但令他意外的是,这几次作战都以他的失败而告终。然而,宣王并没有被这点小挫折所吓倒,而是决定继续尝试下去。
周宣王三十九年,不服输的宣王再次派兵去伐西戎。这次,宣王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西戎惨败。但不久后的千亩之战,却让宣王和周王室败得一点颜面都没有。
为了显示王师的威武壮观,宣王又从南方征调来了数千人马。人马是增加了,与那些戎狄之人在阵势上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人多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有时候还会成为很大的负担。
于是,有个叫姜氏之戎的家伙,就摸准了王师的弱点,牵着周军的鼻子开始在茫茫草原戈壁上游行,时间长了,粮草成了最大的问题。姜氏之戎抓住机会,对饥渴难耐的周军发动突然袭击,结果周军全军覆没,场面之悲残,令人发止。
千亩之战后,宣王深感王师兵力不足,便又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事情--“料民”(也就是人口大普查)。并且,他不听取大臣樊穆仲的建议,把生活在古太原地区的戎人也统计在其中。这也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普查吧!
公元前782年,在位四十六年,在经历衰--盛--衰三个阶段的周宣王,怀揣自己美好的王朝梦想,离开了不舍得人世,身后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周宣王的多次对外作战,虽然对稳定和扩大周王朝的疆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长期对外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国库入不敷出,人民负担日趋加重。
“宣王中兴”如同昙花一现般,为时不算长,随着宣王在他中后期的任性与骄逸,周王朝再次陷入了衰落的泥潭里!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4#
发表于 2010-11-10 23:50:59 |只看该作者
周宣王是这样匆忙间走了,但周王朝的日子还是依然要过的。
子承父业,于是太子姬宫登基即位,姬宫就是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此年为公元前781年。
新君上任三把火,本以为幽王会用这三把火烧掉腐朽的旧王朝,重新树立一个新的大周王朝,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却把这把火烧错了地方。
周幽王是一个很自恋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是优点,一点缺陷都没有,对于阿臾俸成自己的人总是给予高官厚禄,从不小气。于是,靠着揣摩幽王的心思,尹吉甫的儿子尹球以及祭公,先后被周幽王晋封为大夫和司徒。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又多次让他们在民间搜罗美女和珠宝。就这样,三把火没有烧在正道上,很快便用这把火烧来了八竿子都够不着的祸事--镐京地震。
镐京地震,这次地震在很多史料上都有记载,“百川沸腾,山冢举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西周三川皆震”,由此可见,此次地震震级之高,破坏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都超过了先前任何一个史书的记载。
但是,古人毕竟是古人,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往往把地震、洪水、大风、暴雨等等一些自然现象给予神秘化,常常与鬼神联系在一起,并且还不是一两个人信,而是决大多数人都深信不疑,包括很多帝王,真是庸人自扰啊!但是,在这多人之中,有一个人是例外的,可以把他排除在庸人之外,那就是周幽王。
以前的帝王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但每次事发之后,他们都以为是自身犯了错误,得罪了神灵,要赶紧找出错误,及时弥补自己的过错,以求上天的原谅。然而,周幽王跟他们不是一类人,人家是比较自信的人,对自己是充满了信心,从没认为自己会犯什么所谓的错误。
于是,几天之后,当歧山守臣向幽王汇报灾情时,幽王却像个没事人一样,不屑地说道:“山崩地震,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何必告诉我呢?!”你听听人家这口气,反而质问起了人家官员。说话相当轻松,还不信鬼神,言外之意也就是说,你就是告诉我也没有用啊,以我个人的能力也阻止不了它的发生啊!
看来周幽王的思想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能够看透地震是自然界的平常事情。周朝太史伯阳甫见幽王面对这么大的灾难依旧不思改进,暗自叹息道:“大周朝快要灭亡了!”伯阳甫认为,天地之气不可颠倒,一旦颠倒,民将生乱!
歧山,是大周王朝的发源地,而现在它所处的三川(即黄河、洛河、泾河)交汇处却发生了大的地震,本身就有不祥之兆,而君王又是这种态度,国家衰亡是早晚的事情。在他看来,百姓是依靠水土来养活自己的,而现在阴阳相错,河流堵塞,不久就会引发干旱,到时民生馈乏,国家不会不乱!并且,先前伊水、洛水干枯而夏朝灭亡,黄河水尽而殷商归周已有先例,大周朝很可能要步其后尘。
后来,伯阳甫在私下里,对人说了一句相对反动的话语,他判断,如果上天真要灭亡大周的话,一定不会超过十年。
不知这位预言家到底猜测的怎么样呢,几年后便会知晓,反正当年秋天,三川枯竭,歧山崩塌,是被他言中了。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5#
发表于 2010-11-10 23:51:24 |只看该作者
同样身为大夫的赵叔带,他的做人原则却与尹球皆然不同,他十分看不惯周幽王现在的作为。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去面谏周幽王。
见到幽王后,他先把地震本身的危害说了一遍,然后又结合实际,把三川、歧山与周王朝的关系,系统地给幽王讲了一讲,后来越说越带劲,竟然忘了君臣之礼,当着很多下人的面,公开指责幽王的过失,差不多把幽王登基两年来所有的小错大错都翻了出来,弄得周幽王很是没有面子。
你不给我面子,我也不必再给你面子,看在你是出于一片忠心的份上,让人扒去了他的官服,驱出京城,贬为束民。
周幽王此举本来是想“杀鸡给猴看”,封住众大臣的嘴。但没有想到,事与愿为,他的这一举动,偏偏又招惹了一名叫褒向(左带土旁)的人。
他本是褒国国君,因初封于褒国,就以国为姓。这是个十分正直的人,他对赵叔带同志的遭遇很是同情,于是专门进京面谏幽王。说了很多前人说了许多遍而且后人依旧在说的话,什么天子不怕天灾,不问国事,亲小人驱忠良,败家误国等等。
周幽王此时却不愿意理睬他,一个地震就把他们吓成了这样,三天两头往我这儿跑,还跟什么国家命运联系到了一起,真是小题大做,气死我了!最后,听的实在不耐烦的幽王,挥了挥手,让人把褒先生关押了起来。
转眼间三年时间过去了,周幽王依然没有要把褒先生放出来的意思。后来,老褒的儿子褒洪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得知幽王喜欢美女后,便千方百计的寻找美女来救出父亲。
工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便在国内乡下的一户人家打探到这样一个年轻女子。此女天生丽质,樱桃小嘴柳叶眉,面白肌滑,活似一朵刚刚盛开的鲜花。于是,褒洪德便花重金把她买来,准备献给周幽王,以期能够救出父亲。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背负亡国之名的美女褒以(左带女旁)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6#
发表于 2010-11-10 23:52:00 |只看该作者
褒姒,同样以国名为姓,名叫姒(si),故称之为褒姒。
关于褒姒的身世,历史上还有这么一段充满传奇色彩般的故事。传说,在夏王朝的末年,褒人先祖的神灵化作了两条龙。一天,二龙闲来无事便飞到了夏王朝的宫廷之上,到处的飞来飞去,张牙舞爪。做为一国之君的夏桀先生很是害怕,不知道这二龙来此何意,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是杀掉还是赶走它们。没有主意的夏桀想到了史官,便急忙命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占卜,占卜结果为“莫吉”。意思就是,上天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好的主意,可能吉利,也可能不吉利,最后弄得夏桀兄弟心里也没有了底。
于是,夏桀又开始改占卜问,能不能把龙诞(龙口中流出的液体)收藏起来,结果为“吉”。于是,夏桀让人拿来上好的玉帛,同时又通过金策向神灵作报告。但是,还没等报告写完,两条龙就飞走不见了,只剩下地上一摊的龙诞。夏桀命人把龙诞小心地收藏起来,恭恭敬敬地把它放在椟匣内。
自当时起,历经夏、商、周三朝,平时,历代帝王均是以“郊礼”把它与自己的祖先一起祭拜。一直到了周厉王末年,厉王一时经不起好奇,便在宫殿之上打开了那个在他眼中很是神秘的匣子。
打开也就打开吧,也许是匣子年久腐朽,或许是他一不小心,反正就是龙诞流洒了地上。慌忙间,厉王命人用布帛去擦,但是奇怪的是,无论你怎么使劲,怎么用力擦,就是擦不掉。见到这一情况,厉王心中很是害怕,惟恐因为这事得罪了神灵,惊慌之余,厉王又让人去叫巫师,希望可以用巫术除去这些龙诞。
于是,巫师让很多年轻漂亮的宫女光着身子在宫廷之上大声喧哗,迫使龙诞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玄鼋爬到了一个妃子居住的后宫,恰巧,此时它又碰见了一个八九岁的宫女。但是不久,这个小小的宫女便跟怀孕了一般挺起了肚子。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只到七八年后这个宫女才生下一个女婴。无夫而孕,在我国历来都是会受到非议的,于是,宫女在生下女婴后边把她抛弃在了山林之中。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7#
发表于 2010-11-10 23:52:16 |只看该作者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此时已经到了周宣王时期。
就在这个时候,镐京城内经常有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在教其他孩童唱一首奇怪的歌谣。歌谣的的内容为:“月将升,月将末,弧箕服,几亡周国。”半月之内,这首歌谣便传遍到了整个镐京城,几乎是家欲户晓。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日,周宣王不知从哪儿也听说到了这首歌谣,便向太史询问凶吉。太史向宣王解释道,“弧”是山林中桑木的俗称,这种树木质地坚硬,很多猎户都用它来制作弓箭;而“箕”则是一种草的名称,这种草晒干后坚韧性很强,可以用来做箭袋。综合二者的用途和歌谣的最后一句,太史向宣王道出了他得出的结论,那就是大周朝将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弓矢(即战乱)之祸。
周宣王沉思了片刻,抬头对太史说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就把杀掉城内所有会做弓箭和箭袋的人。”
宣王消除隐患的命令很快传达了下去,当日便有兵丁在镐京城内巡视搜捕。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一对靠制作出售弓箭与箭袋的年轻的夫妇,在刚叫卖了几声之后便被这些巡捕人员发现。幸亏该男子反应敏捷,在看到一群兵丁向他们走过来之后,二话不说,拉起还不知怎么回事的妻子便跑,东西也不要了,跑了再说。由于二人经常往来于城里城外、上山下乡,一来对这一带的地形方位很是熟悉,二来也锻炼出了二人灵活的腿脚,所以三跑两跑就把那些平日好吃懒动的兵丁给甩在了九霄云外。
由于害怕查出自己的住处,家是不能回了,于是二人便商议去拿个善待百姓的褒国。
就在二人行走在通往褒国的山路的时候,忽然听见附近的草丛中有婴儿的哭泣之声。二人拔开草丛,发现里面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也正好二人没有孩子,便决定收养这个女婴。
当二人来到褒国,稳定之后,便给这个女婴起名为褒姒。
褒姒从小便跟从父母吃苦受累,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上,但却因为从小长得水灵清秀而远近闻名,以至于后来便发生了褒洪德重金买褒姒献于周幽王的故事。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108#
发表于 2010-11-10 23:52:40 |只看该作者
周幽王见到褒姒后,喜欢得不得了,当即便下令释放了褒向(右加土旁),并且官复原职。从此以后,周幽王便一门心思地用在了褒姒身上,对她宠爱有佳。
幽王三年,褒姒给周幽王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伯服。这下可让幽王高兴万分啊!俗话说得好: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伯服的出世使得幽王对她更加疼爱,也想给她一个更高的名分。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便在周幽王的脑子里韵酿了出来: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本身这个想法并没有什么,前提条件是在这之前幽王没有立王后和太子,但是偏偏幽王先前都已经立了。他的这个想法一旦提出,肯定会遇到一些正直大臣的反对,所以说他的这个想法是很大胆的。
原来,周幽王姬宫还是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娶了申国之君申侯之女为妻,做为原配结发之妻,幽王即位后自然晋封她为王后。申候之女所生之子宜臼是幽王的第一个儿子,所以,做为嫡长子的宜臼也就顺利成章地被册立为太子。可是现在周幽王一心沉浸在褒姒的温柔之乡中,忘记了结发之妻和他的长子,一意孤行,非要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是很聪明的一位君王,可惜没有用到正道上。他利用难得的一次当廷议政的机会,先把丑话说在了前头,他有件事要宣布,但是这件事必须听他的,否则只有一个下场--杀头。然后,他把他要说的话痛痛快快地说了出来,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局面:众臣面面相惧,虽有个别人员面露不满之色,但还是没有人愿冒生命危险出来做这笔不划算的交易。
当太子和他的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很是震惊和愤怒,二人火气冲冲地去找幽王理论,结果二人反被幽王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申后(申侯之女)还被幽王打入了冷宫。
机智的宜臼在慌乱之中逃出了王宫,逃往母亲的老家--申国,去找自己的外公去诉苦!
听说自己的外孙到来,申侯很是惊喜与惊奇。喜的是,难得一见得外孙自己找到他的家门口了;奇得是外孙做为朝廷储君,向来很少外出,更别说来自己的地界。但不管怎么地,既然孩子大老远的来了,自己还是亲自去迎接一下。
看到宜臼的那一刻,凭直觉他就知道肯定发生了大事。不然,做为太子的外孙不会单人单马,衣发混乱地来到这儿,肯定是发生了大事,还不是一般的大事!申候听完外孙的诉说后,很是恼火,可以说是怒发冲冠,想要立即发兵去一解心头的怒气。但又一想,凭自己微波的力量是打不过周军的,以卵击石是很不划算得,得想个万全之策!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极至论坛 ( 粤ICP备11107863号 )

GMT+8, 2024-6-1 18:57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