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刀口十三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行天下:一位“海归”的中医之旅(萧宏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71#
发表于 2009-5-27 01:32:50 |只看该作者
在伦敦Covent Garden的Neals Yard,一个教舞蹈和瑜伽的场地讲课。图为三个人同时拉筋,卧位、立位都有
2.jpg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72#
发表于 2009-5-27 01:33:18 |只看该作者
练习撞墙功

2.jpg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73#
发表于 2009-5-27 01:33:50 |只看该作者
应伦敦中医师协会邀请,在伦敦中萨大学中医学院讲拉筋、正骨课并示范,治疗了六个腰痛、背痛、颈椎痛患者。这是个五年制的中医课程。

2.jpg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74#
发表于 2009-5-27 01:34:24 |只看该作者
在拉筋凳上拉筋的效果图,请注意上举的腿被绑住、落地的腿被压沙袋以增加疗效

2.jpg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75#
发表于 2009-5-27 01:35:13 |只看该作者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是我老师朱增祥的著作,正在编辑中,估计今年上半年出版。现从中选一篇患者文章刊登,因其本人也是医生,更有说服力:
  
  不明原因的胸椎错位和筋缩
  癸未年最后的下午,经消化科专家的长辈引荐下,认识了朱增祥大夫。
  基于长辈的介绍、信任,我实时冒昧地央求首次谋面的朱大夫为我施以仁术,期望在甲申到来之前,卸下苦缠五年之顽疾。
  五年前,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我的左上锯肌(the 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 muscle)及左肩胛举肌(the levator scapulae muscle)的部位出现持续钝痛,并伴随上背部酸重感,在劳累及精神紧张时尤甚。而左上肢过伸时,更可在左肩胛脊三角(the triangle of the scapular spine)与背部的骨性胸腔(the bony thorax)之间听到和触及震动和磨擦。而左侧斜方肌(the trapezius muscle)的肌张力亦明显较右侧的为高。
  早年毕业于医科亦行医多年的我,曾为此疾经历各种检查,遍求中港及海外的中西专科名医。他们对此疾有不同的推测:有的认为是肌腱结节,有的考虑为肌肉劳损,亦有的说是肌肉钙化所致,但从未得到明确的诊断,更未得到相应的合理治疗,病情当然亦无从改善。
  朱增祥大夫简要地询问我的病情后,让我尝试做俯身弯腰等几个动作,并检查了我运动系统的数个生理功能,诊断为「筋缩」和「错位」,然后让我放松全身肌肉,干脆爽快地一边为我施行一系列的手法,一边教导我日后如何自行练功以巩固疗效。不消十分钟,当我从治疗床走下来时,左肩背部的钝痛及紧张感明显减轻,上背部的酸重感完全消失,整个人自觉轻爽许多,肌肉关节彷佛恢复弹性而生机勃勃。
  朱大夫的整个诊疗过程如行水流云,一气呵成,体现着医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上面提及的「筋缩」和「错位」,并非西医和现代中医的「肌肉痉挛」和「脱位」。在不自觉下受到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的现代中国人昔非今是,遗忘和放弃了自己民族优秀古老文明与中医文化,以为只要是传统中医范畴内的疾病,都可以用现代的科技和工具诊断和治疗。然而,纵使有相应的主症和主诉的客观实在放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却无法借助X-ray(X光检查)、MRI(磁力共振)、ECT(电子计算器扫描图像)为中医的「筋缩」和「错位」找出现代人所认同的病理变化,从而对之缺乏现代化的认识。情形就如全世界至今仍未能解释中医的经络实质一样。
  正如朱大夫对包括中医在内的现代医疗体系提出的批判所指出:医疗服务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病人感到不适的主诉。现代医疗却不解决患者眼前的当务之急,放着传统的中医文化瑰宝不用,却去搬弄极为复杂和昂贵的现代科技工具,以寻找现时很可能仍未能找到的「诊断」,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实在不是医者之所为和医疗服务的宗旨。
  当然,崇尚传统中医的朱大夫并不抗拒西医和放弃对传统的革新。他认为有的疾病该由西医诊治的,就应由西医诊治。更应根据疾病的不同,让中西医各自扬长避短,造福人群。
  中医当务之急是承继它而不是去变更西化它!否则,传统中医里面的文化瑰宝就会随时间消失于无形,我们将对不起先人,亦对不起我们的后代。
  包括本人在内的无数被朱大夫治愈的病人,是大量的事实证明:朱大夫正就是现代中医界中为数稀少的怀宝人,他的文字就是对他所怀有的中医瑰宝的心血描述。
  人在痼疾下被束缚了多年后,突然一下子被解脱出来,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真被我经历到了。我实在不知如何向朱大夫道谢,唯有将整个经历及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作为一个原始文件。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助教
  谢和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76#
发表于 2009-5-27 01:41:09 |只看该作者
因用电脑的人很多,我直接从朱老师的书上节录一段关于电脑病的文章。
  
  电脑症候群
  
  「电脑症候群」这名词其实是一个统称,涉及的是颈、背、腰、手腕的错位和疼痛,总的而言是现代人使用电脑时姿势不正确造成的,所以称为「症候群」,世界各地皆有报导。我将这种病称为「电脑症候群」,有人则称为「肌骨骼病」、「电脑综合症」、「骨退化」、「骨膜炎」……等等。虽然各方所用的病名不同,但意思还是一样。
  在我看过的伤病中,有六、七成属于「电脑症候群」。事实上,工作者不一定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才会致病,可能他每天只使用半小时,但因电脑显示屏、键盘和他的坐姿并非同一直在线,也许只是十度或十五度轻微的偏差,但这少许的扭曲,足以令原本两边均等的肌肉,变成一边松弛、一边紧张,两边不对称,日积月累下,日后即使他不再使用电脑,但当一坐下来,纵使坐姿标准,肌肉仍会习惯性地自动收缩,渐渐令颈椎、胸椎错位,因而引起痛楚,做X光检查或磁力共振也查不出有异常情况。
   「电脑症候群」这病症是累积而成的,只是很多人没有察觉,也不在意,很少人会晓得这跟使用电脑时姿势不正确相关,就算他们觉得不适看医生,亦不会主动告诉医生他使用电脑一事,因电脑已成生活的一部份,大家都视作理所当然。
   譬如有位病人的肩膊、颈、膝部皆感疼痛,我看过后,诊断为这类电脑病,但他却不认同,「用了几年电脑都没事,只是最近抱了小孩才不适。」我向他解释电脑病是积累而成的,经过一段日子后脊骨关节错了位,肌肉软组织却不正常地适应了,早期不会觉得不适,但某一刻的动作可能会将问题诱发出来,例如他所说的抱了小孩后才觉不适。
   通常诊症时,我会先问病人的职业、电脑如何摆放、何时开始觉得不适等,顺着症状慢慢摸索上去,然后作出分析,找出致病原因。有些跌打师傅说是扭伤肌肉,西医可能说是发炎,我则认定是错了位,既是错位,只须复位便可。虽然X光检查甚至磁力共振都看不到错位,但病人确有如此症状,只要用手法复位后,不适症状自会消失。
   另一个病例,是一位女士感到肩膊很「紧」,颈部又不舒服,换了很多枕头,又换了床褥,但依然睡得不好,她的物理治疗师带她及一位脊椎神经科医生来找我。经检查后,我诊断为电脑病,用手法复位后她实时不痛了。在我的病人中,多数也是这类病,很多人都是痛了两、三年,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来找我的。
   虽然很多电脑使用者也知道,电脑显示屏、键盘和用者的坐姿要成一直线的重要性,但碍于环境等各种因素,有时极难做到合符标准。除此以外,由于每个人的体型不同,使用电脑时亦需要电脑台及椅的高度配合,否则因而引起的症状亦会因人而异,例如:有些人须抬起头使用电脑,因而引致颈部酸痛;有些会曲着身子,会引起腰背痛;另一些身材高大的人却选坐矮椅子,被逼屈着脚用电脑,因台下空间太小,膝部抵着台脚,所以引发膝痛、腿脚麻痹等症状;还有些侧着身使用电脑,或会颈酸、腰背痛、手麻痹和乏力;有些人使用鼠标时,因身躯离桌面太远、电脑桌面太高或太低,因而令到手腕、手臂、颈及背部的肌肉酸痛‥‥‥
  病人看医生后服些止痛药、或打止痛针,病情只得到暂时纾缓,X光检查又看不出有异常情况,便会转介看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中的热敷、红外线等等可能令病人暂时觉得好转,但因错位部位尚未复位,过了一段时间又会疼痛不适,按摩推拿只能暂时纾缓不适。事实上,若是错位,基本上看一次便可以痊愈,敷药、针灸、推拿、甚至物理治疗等,只能暂时纾缓病况,不能断根,必须用手法复位,方能彻底根治。当解决错位和筋缩这两大问题后,病况就可以立竿见影。不必打针、吃药、做电疗、或开刀动手术。
  要预防「电脑症候群」,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只要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便可,紧记保持电脑显示屏、键盘及人体要成一条直线,每次工作一段时间后,应站起来活动片刻,让颈、背、腰、腿肌肉放松,便能减少「电脑症候群」的发生。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77#
发表于 2009-5-27 01:41:32 |只看该作者
从朱老师书中节录一患者文章供参考。
  
   电脑症候群之小腿痛
  
  病人 :朱医师,前两天我踢足球时不慎弄伤了右脚,现在走走时小腿处有点痛。
  (患者右腿跛行,脚尖落地,不能屈膝屈髋,看来似肌肉拉伤,不能正常弯腰,背部、颈部肌肉亦觉紧张、疼痛)
  朱医师:你做什么工作?有没有使用电脑?
  病人 :有,工作上常常需要使用电脑。
  朱医师:电脑放置合乎标准吗?显示屏、键盘和你是否成一直线?
  病人  :电脑显示屏放在左侧位,但角度偏差不大,就是使用电脑的时间比较长,每天八小时以上。
  (先做腰椎卧位推扳手法,有多下异声,再做胸椎按压手法亦有异声,然后做直腿抬高拉筋法。)
  朱医师:你看你的筋多紧,有筋缩症,你踢足球前没拉筋吗?
  病人 :很少做准备运动。
  朱医师:你现在看看小腿还有没有痛?
  病人 :不痛了。
  朱医师:其实你是使用电脑时坐姿不正确,引起胸、腰椎错位,加上长期坐着使用电脑,两腿屈曲引致大腿后面的筋收缩了;踢足球扭伤只是诱发原因而已,关键是胸椎错位与筋缩。不管用什么方法治疗,必须先解决这两个问题,但很多病人往往不会联想到这病是因电脑问题引起的,当看医生时只说出诱因,所以医生必须查根问底才能得知前因后果。若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暂时纾缓病人的痛楚而不能「斩草除根」。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78#
发表于 2009-5-27 01:41:59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在德国的一个小镇和张长琳教授每天长谈,真是酒逢知己,那个痛快呀!张教授是我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在德国与多方合作研究中医、经络和东西方文化,硕果累累。今天刚刚获得他的同意,将其新著《看不见的彩虹》中文版的部分章节贴上来,相信对那些有科学背景的朋友理解中医和东西方文化有帮助。其德文版已经出版,英文版即将出版,中文版刚刚整理出来。
  
  
  序曲:生命之歌
  
  虹必现在云彩中,我看见,就要纪念我与地上各样
  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约了。
   《 创世纪》9:16
  
   如果我们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能直接看到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等,那末,我们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尤其是,如果这样的火眼金睛还可以滤去由分子组成的物质,那末这个相当精神化的电磁场和电磁波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火眼金睛来看人体,那末,在这个“照妖镱”之下,我们人体的“本相”,又是怎样的呢?
  
  
  “火眼金睛”才能看到的世界
  
   现在假定,我们有了这样的火眼金睛,我们就会看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是我们凡胎肉眼所看不到的,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充分认识到的世界。 假定我们能看到红外线,我们就可以像红外线夜视仪那样,在漆黑的夜里,看到人在走动。如果我们还能看到紫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等,那末,在黑夜里看到的人体,就不像夜视仪中的图像那样单调,而是五彩嫔纷,比我们肉眼在白天所看到的,还要多姿多彩,姹紫焉红。不过,这种用火眼金睛看到的人体的“本相”,与我们凡胎肉眼天天看到的,人们的“表相”,大不一样。
   我们在马路上看到的人群,再也不是用各种款式时髦服装包装起来的人群
  ,而是一种半透明的,有光环包围的,有点模糊,似真似幻,虚无飘渺的人影,飘飘然然地在马路上来来往往。人的皮肤,就像包围着身体的玻璃边界,可以看到里面的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等,但也都好像是由玻璃做成的。
   这种半透明的人体也是五光十色,色彩斑澜,同时,每个人都被一团彩色
  的辉光包围着。这种辉光有点像佛家所说的佛光,或者像是其它宗教所描写的
  圣人头上的光环。只不过,即使不是圣人,而是凡人,甚至是恶人,也有这样的辉光。当然,辉光的大小、亮度、密度、颜色、形状等等就大不一样了。这与每个人的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心理状态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能够看到这种辉光,不但大大有利于医生和心理学家的诊断,也许,对于警察也能派上用场。
  
  
   图 0.1. 艺术家笔下的电磁场身体。
   (引自 Alex Grey, 1990)
  
   如果我们再细看这样的人体
  ,我们就不但可以看到透明的的骨
  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等等,在人
  体的中轴线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七
  个明亮的光亮点,有如聚焦的光线,这就是印度医学中所说的“光轮
  ”(chakras),它们分别对应着中
  医所说的“印堂”、“天突”、“膻中”、“神阙”、“气海”、“关元”、“曲骨”等七个穴位。这种光轮的大小、颜色、明亮程度各不一样。其中的最大,最明亮的三个光轮,在中医学文献上,分别被称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因为这些光轮并不在体表,而是在体内,又被中医称为蓄气之处。
  
   除了中轴线上的七个大的光轮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肩膀里面、肘部、膝内、手指尖和脚指尖内等等,看到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光轮” (chakras),
  即许许多多“小丹田”。
   在这透明的人体内,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边界清晰的透明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管道等,还可以“看到”许多边界模糊的明亮彩色线条。同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些明亮的彩色线条编织成一张网络系统,与中医所描述的经络系统,有许多重叠之处。
  
   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些大小不一的光轮,以及这些边界不甚清晰,但却比较明亮的彩色线条,就可以发现,它们的亮度和色彩都在不停地变化,就如大型音乐会上那些随着音乐而不断变幻的彩色灯光。如果我们每刻、每时、每天、每月、每年进行长期耐心地观察和记录,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到,这些光轮和线条的亮度与色彩还有长周期的变化,有“时周期”、“日周期”、“月周期”和“年周期”等,相应中医书上所说的“子午流注”,即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物钟”( biological clocks ) 或“生物节律”( biological rhythms )。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察观人体内这些明亮的彩色线条与人体四周辉光的关系,我们还会发现,这内外两个系统之间有五个主要的联接口。第一个是在人的头顶,相当于中医文献上的“百会穴”;另两个在两手的掌心,相当于中医的“劳宫穴”;还有两个是在脚底心,相当于中医的“涌泉穴”。由于这五个主要的联接口分别在人的头顶心,手心和脚底心,所以又被称为“五心”。除了这五个主要的联接口之外,在十个指尖和十个脚尖上,也有与外界的联接口。
   如果我们仔细地察观这些联接口,就会发现,原来这些联接口极为美丽,它们好像是美丽的烟火,彩色的喷泉,五彩的火山和太阳的日冕。 如果我们再用这样的火眼金睛去看各种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我们会“看到”,所有的生物都具有这种美丽辉光,或称为“佛光”;我们还会看到所有的生物体内,都有这些被称为“丹田”的“光轮”;此外,我们在所有的生物体内,都可以“看到”这些边界不甚清晰,但却比较明亮的彩色线条,如果我们大胆一点,也可以把这些彩色线条称为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的“经络系统”;同样的,我们也会在这些“经络系统”边界上,找到许多联接口,它们是这些生物体与围绕着它们的辉光,以及与整个宇宙的能量联接口和交换口。其实,不单是生物体,就是许多无生命的物体,例如我们的手机,无线电台,电视台等等,都在发出这些我们凡胎肉眼所看不见的光,看不见的彩虹。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这些凡胎肉眼所看不见彩色光线,都被称为电磁波 ( electromagnetic waves )。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份,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说,我们只能看到从300纳米到700纳米波长的之间的电磁波,又称“可见光”( visible light ) 的狭小波段,不到 1%;其它那些肉眼看不
  见的电磁波段,即那看不见的 99%,则分别被称为“无线电波”( wireless wave ) 、“微波”( microwave ) 、“红外线”( infrared radiation ) 、“紫外线”( ultraviolet radiation )、 “X射线”( X radiation ) 、“射线”( radation),…,等等。简言之,对于这广大的电磁波世界,我们简直就是瞎子。
   这些波总是在不停地向前飞跑。然而,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们又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驻波”( standing wave ) 。这种“驻波”是一种动态结构,它需要不停的能量供应才能存在,也就是说它们要不停地耗散能量,所以,这种动态的结构又被称为“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 )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古印度医学发现的光轮系统和古中医发现的经络系统,与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电磁场耗散结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至于那些既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又没有现代测量仪器的古人,又如何能发现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电磁场结构,至今仍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千古之谜。
  
  “六耳弥猴”才能听到的音乐
  
   与我们眼睛的有限性一样,我们的耳朵更是有限,我们只能听到二十赫芝到两万赫芝的所谓“声波”,低于二十赫芝的,我们就听不见了,被称为“次声波”;而高于两万赫芝,我们也听不见,被称为“超声波”。更糟的是,对于广大丰富的无线电波,我们不但几乎是瞎子,并且是完完全全的聋子。
   所以,如果我们不但像孙悟空那样,有能够看到所有电磁波段的“火眼金睛”,而且还像《西游记》中的“六耳弥猴”那样,有着能够谛听全部电磁波的“顺风耳”,那末,我们就会发现,前面所写的看不见的世界中还充满了丰富的音乐。如果我们有这样的“顺风耳”,那么我们也就能充分欣赏人体内所发出来的美妙音乐。
   当然,这种音乐也是紧紧地随着人的心情而变化。当人健康而平静时,我们就可以“听到”类似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旋律;反之,当人激动或愤愤不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激励人心的军乐声和扣人心弦的军号声。当人昏昏欲睡时,我们可以“听到”轻软柔和的催眠曲;而当人在苦恼、无奈或绝望中挣扎时,我们就可以“听到”某些现代歌星那种声嘶力竭的嚎叫声。
   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顺风耳”,我们不但可以听到人体内的这些电磁波音乐,也能听到所有生物体内的电磁波音乐。同时,我们也可以不用收音机或电视机,直接听到电台所播放的音乐和声音。此外,我们还可以听到整个世界和整个宇宙都充满了电磁波的音乐,就如一部巨大的交响乐。
   如上所述,古人早巳从直觉上以及从无数代人的经验中窥知了这种“看不见的彩虹”和“听不见的音乐”,并且用很原始的语言进行了一些描述。然而,现代科学发现,这种“看不见的彩虹”和“听不见的音乐”比古人描述的要丰富得的多,也美丽得多。并且当一个人的身心都非常健康时,身体内的这种“听不见的音乐”就奏出了最美,最和谐的交响乐。
   然而,用严格的科学方法来重新测度这“看不见的彩虹”和“听不见的音乐”并证实它们的存在,却是一件极为艰苦的工作,因为它远远超过了我们有限的感官能力,甚至超过了我们的想像能力。所以,在这本书的开头,我们用一个思想实验,即设想一群盲人世界的科学家研究彩虹所面临的困难,来理解这种科学探索的难度。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79#
发表于 2009-5-27 01:46:03 |只看该作者
那个撞墙攻,求医不如求己的作者中里巴人也提到过,他的说法是背部是人汲取阳气的地方,可以晒太阳也可以用撞墙来代替,都可以增强体质。请问你是怎么来诠释它的道理和作用的呢?诚心请教。
  --------------------------------------------------------
  1、打通督脉及两边共四条膀胱经,一条督脉就可以治多少病,数不清啊!而膀胱经上有所有的背俞穴,就心俞、肝俞、肾俞、脾俞等等,这意味这所有内脏的病皆可治疗,程度不同而已;
  2、震动了胸腔、肺部、心脏,也震动了下部的肝脾肾等,与其相关的病也直接、间接都治了;
  3、震动了脊椎,令整条脊椎都处于震颤状,相当于正骨,调整了所有不正的关节、筋腱、纤维等等;
  4、脊椎痛大脑、脑髓,打通所有与脑部相关的经络、神经、血管等等,对大脑相关疾病极有帮助;
  5、撞墙的刹那要吐气,如同气球被突然一击,胸中之气突然向所有该出的地方挤出,打通所有不通的气脉,排除胸中浊气,心中块垒;
  总之,继续说下去足可写本书,否则王永庆八十多岁时那么多病怎么就凭撞墙可以治好呢?他自己是台湾长庚医院的老板,却终究没指望西医。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80#
发表于 2009-5-27 01:49:22 |只看该作者
http://www.xunlei-mz.com.cn/art_4116_5671.html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极至论坛 ( 粤ICP备11107863号 )

GMT+8, 2024-5-14 13:04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