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惟英教授?一个令中国人发抖的名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1#
发表于 2005-6-10 10:51:32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 />关注到这位教授还是因为他最近宣称要求限制外地人进入北京,来看看他是否适
合适合生活在北京。

士生导师从1994到2004年只检索到“3篇文章”,来看看。

------------------------------------------------------------------

1、“城市中间人群”的形成及意义

【作者】 张惟英.
【刊名】 城市问题 2001年02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光盘号】 SOCI0106

2、【篇名】 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的特点与社会稳定

【作者】 张惟英.
【刊名】 理论前沿 2002年23期 编辑部Email
“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教授.
【关键词】 “社会中间人群”. 特点. 社会作用.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伴随社会转型和市场转型,形成和凸现了
“社会中间人群”,他们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结构的主流,对于防止两极分化,削
减社会张力,促进社会稳定更具积极意义。

3、【篇名】 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的特点与社会稳定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


【作者】 张惟英.
【刊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01期 编辑部Email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100872.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中间人群. 社会稳定.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伴随社会转型出现了现代社会的结构变
化。其重要表现就是“社会中间人群”的形成和凸现。社会中间人群的存在 ,有
效地防止了社会两极分化 ,极大地减轻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摩擦和利益碰
撞 ,削减了社会张力。社会中间人群的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在中国未
来的发展中 ,社会中间人群将会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力量
【光盘号】 ELAW0304

----------------------------------------------------------
似乎是典型的一稿多投,看看每篇文章的内容吧,3篇有2篇名称完全相同,故只
在两篇中做个比较,以下是选摘的一部分
-----------------------------------------------------------

一: 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的特点与社会稳定
张惟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收稿日期:2002-07-24
作者简介:张惟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央社院第九期民主党派干
部培训班学员。
摘要: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伴随社会转型出现了现代社会的结构变化。其
重要表现就是“社会中间人群”的形成和凸现。社会中间人群的存在,有效地防
止了社会两极分化,极大地减轻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摩擦和利益碰撞,削减
了社会张力。社会中间人群的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
中,社会中间人群将会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力量。
关键词: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D6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19(2003)0
1-0069-042
003年2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Feb.,2003第1期(总第119期)
JOURNALOFTHECENTRALINSTITUTEOFSOCIA
LISMNo.1(Gel.119)

中国“社会中间人群”是当前经济学和社会学界讨论研究中争论颇多的一个概念,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社会中间人群作为一个相对稳
定的群体,他们的未来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高
科技时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很大一部分会来自于社会中间人群。这一群体的
形成与扩大,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作用,使得对“社会中间人群”的研究不
仅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更为现实的政策意义。

西方新中间阶级的形成及特点人类对社会中间人群的研究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就对此作过精辟的研究。他指出,一个只
有利于社会极富者的政策必然会导致社会极贫者的不满和反对,反之,一个只有利
于社会极贫者的政策也必然会招致社会极富者的不满和抵制。而一个保证社会中
产阶级利益的政策,则不仅使社会极富者易于接受,也使社会极贫者不致反对。因
此,他认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是最具稳定性的社会结构。亚氏的理
论对现代西方社会阶层理论影响极大,堪称西方“新中间阶级论”的始祖。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下,西方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经
济持续增长长达数十年。在这种条件下,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大众生
活以及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的种种深刻变化,都令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望尘莫及。
而社会结构的变化,则集中体现为“新中间阶层”即来自非体力劳动职业的、相
对高教育程度的人群的出现。

二: 城市中间人群”的形成及意义

张惟英 

 “城市中间人群”是当前经济学和社会学界讨论研究中争论颇多的一个概念,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城市中间人群作为一个相对稳
定的群体, 他们的未来与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WTO的临近,信
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高科技时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很大一部分会来自于城市
中间人群。这一群体的形成与扩大,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作用,使得对“城
市中间人群”的研究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更为现实
的政策意义。 
 一、人类对“城市中间人群”的探讨 
 人类对城市中间人群的研究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城邦,
亚里士多德就对此作过精辟的研究。他指出,一个只有利于社会极富者的政策必
然会导致社会极贫者的不满和反对,反之,一个只有利于社会极贫者的政策也必然
会招致社会极富者的不满和抵制。而一个保证社会中产阶级利益的政策,则不仅
使社会极富者易于接受,也使社会极贫者不致反对。因此,他认为一个两头小、中
间大的社会结构是最具稳定性的社会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下,西方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经济持续增长长达数十年。在这种条件下,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大众
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的种种深刻变化,都令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望尘莫
及。而社会结构的变化,则集中体现为“新中间阶层”即来自非体力劳动职业的、
相对高教育程度的人群的出现。
(23·总第100期城市问题2001年第2期 经社问题)

----------------------------------------------------------------------

到这里答案已经揭晓。典型的一稿多投。01、02、03年各投一次。一个教授、博
士生导师从1994到2004年只检索到“3篇文章”,看来只是一篇。

她该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学术道德,不是去想怎么建立“外地人准入北
京”的制度。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2#
发表于 2005-6-10 10:59:48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 />张教授的提案背后浓缩了太多的社会问题,有很多方家已经说得够多的了。我不想再说。我要说的是,这几年来,由于贫富悬殊的加剧,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了几个阶层,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的学者专家中,一直没有人公开出来宣布他是代表富人或精英阶层的,这是因为: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人民服务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标志,谁也不敢逾越。富人和精英在任何社会里人数毕竟是不多的。
  
  根据政治学的常识,任何一个阶级或者阶层,在政治领域里都需要代理人并获得一定话语权。张惟英教授的“准入”制度代表了一些那些阶层?我不敢乱说。
  
  感谢张惟英教授,终于把一部分人的心声讲了出来,中国社会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同志关系”,而是已经有等级制度了。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3#
发表于 2005-6-10 11:14:50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 />提议看来冠冕堂皇,还用了可持续发展等最为时髦的词汇,却忽略了宪法基本的平等精神,印证了历史有时会倒退的理论。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难道北京是北京人的首都?难道中国公民进入自己国家的首都还要先申请准入?“人口准入制”的实质是“人口甄别制”。提案将中国人分成了北京人和外地人,并对外地人给予“素质低下”评价,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这与美国白人对黑人曾经的种族歧视政策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一个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法制和市场气息的社会里,劳动力的流动与配置主要受市场因素制约,而不是过多地受到人为干预。具体到个人,在不同地区间流动意味着在实现自己的人身权、就业权等各项生存权利,这种权利谁也不能随意剥夺。
    我们总想用最省力的方法制定政策。这些人并不知道,好的法律和政策是所有各方面利益博弈妥协的结果。动用国家权力限制和隔离是最缺乏智慧的管理。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4#
发表于 2005-6-10 11:18:07 |显示全部楼层
<br /><br />  "北京很多管理混乱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些人造成的,比如说收废品、恶意乞讨的,他们的存在确实损害了北京市民的生活。"说实话,我真不敢相信这种话竟然出自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之口!请问张教授:哪一个国家会把收废品的人当成"损害市民生活"的累赘?职业不分贵贱,他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们合法经营,不偷不抢,何罪之有?况且,他们还为城市的环保与资源再生默默地作贡献,想不到在张教授眼中,他们竟然成了罪人!
  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只有政治人物、文化名流、商界奇才等精英分子,而没有建筑工、管道工、环卫工、废品收回者甚至是乞丐等下层人物。甚至是张教授一家,也不可能个个都是大学教授吧?!张教授家下水道不通了,恐怕也不会亲自动手疏通吧?
  北京成为"人口准入制"的始作俑者,请问张教授:上海、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能否也"见贤思齐"紧随其后呢?这是毫无疑问的,北京有自己理由,其他城市同样也有各自的借口。如果各个城市都"割据"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对"低素质者"关起大门,那么宪法中规定国民自由迁徙的权利还如何实现?过亿失地农民的出路何在?到时恐怕像张教授这么高素质的人要去其他城市也没那么容易哦。
  说到底,我们要搞清楚,首都是谁的首都,城市到底是谁的城市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在某些仍旧用传统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眼光看问题的人看来,首都是北京人的首都,城市是有城市户口者的城市,如果这种想法成立,那么农村是不是也可以不让城市扩张,不把农副产品提供给城市呢?我相信,无论某些"地主"的论调多么"高尚",逻辑多么"缜密",筑垒围城、闭门造车都是与自由开放的精神相悖的。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极至论坛 ( 粤ICP备11107863号 )

GMT+8, 2024-5-20 13:21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