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刀口十三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杂病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31#
发表于 2010-6-6 09:44:19 |只看该作者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九篇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呕,不能食,无寒热,此为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断后三月衄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桃仁 芍药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可渐加至三丸。

    妇人怀孕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都不绝者;假令妊娠腹中痛者,此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胶艾汤方

    地黄六两 芎穷二两 阿胶二两 艾叶三两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穷三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匙,温酒和,日三服。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服,饮下。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当归四两 贝母四两 苦参四两

    右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妊娠,有水气,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获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匙,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妇人妊娠,身无他病,宜常服当归散,则临产不难,产后亦免生他病。

    当归散方

    当归一斤 黄芩一斤 芍药一斤 芎穷一斤 白术半斤

    右五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匙,日再服。

    妊娠,身有寒湿,或腹痛,或心烦,心痛,不能饮食,其胎跃跃动者,宜养之,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方

    白术 芎穷 蜀椒(去目汗) 牡蛎各等分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匙,日三服,夜一服。

    妇人怀身七月,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如有水状,此太阴当养不养,心气实也,宜泻劳官,关元,小便利则愈。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则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也。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郁冒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停后服。

    产后腹中疞痛,若虚寒不足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不可下也,宜枳实芍药散和之。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 芍药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匙,日三服,麦粥和下之。

    师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必腹中有瘀血著脐下也,下瘀血汤主之。

    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庶/虫)虫二十枚(去足)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当下血如豚肝。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也;若不大便,烦躁,发热,脉微实者,宜和之;若日晡所烦躁,食则谵语,至夜即愈者,大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痛,恶寒,发热,心下满,干呕,续自微汗出,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头痛,汗出而喘,脉弦数者,竹叶汤主之。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桔梗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产后烦乱,呕逆,无外证者,此乳中虚也,竹皮大丸主之。
www.PharmNet.com.cn整理
    竹皮大丸方

    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如弹子大,饮服一丸,日三服,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

    产后下利,脉虚极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柏皮三两 秦皮三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主之。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方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温四服,日三服,夜一服,苦痛者,去苏叶,加桔梗二两。

    妇人脏燥,悲伤欲哭,数欠伸,象如神灵所作者,甘草小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劈)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后治其痞,治吐宜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治痞宜泻心汤。

    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方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为诸经水断绝,血结胞门。或绕脐疼痛,状如寒疝;或痛在关元,肌若鱼鳞;或阴中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或下气街;此皆带下。万病一言,察其寒、热、虚、实、紧、弦、行其针药,各探其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知之?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故唇口干燥也,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穷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牡丹皮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二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日三服,每服一升,温饮之。

    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或一月再经者,王瓜根散主之。阴肿者,亦主之。

    王瓜根散方

    王瓜根三分 芍药三分 桂枝三分 (庶/虫)虫三枚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匙,日三服。

    妇人半产若漏下者,旋覆花汤主之;脉虚弱者,黄芪当归汤主之。

    旋覆花汤方

    旋覆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黄芪当归汤方

    黄芪三两 当归半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妇人陷经,漏下色黑如块者,胶姜汤主之。

    胶汤姜方

    阿胶三两 地黄六两 芎穷二两 生姜三两(切)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先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或经后产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阿胶汤主之。

    大黄甘遂阿胶汤方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味,取一升,去滓,纳胶烊消,温顿服之。

    妇人时腹痛,经水时行时止,止而复行者,抵当汤主之。
www.PharmNet.com.cn整理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干个(去翅足) 桃仁三十个 大黄三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妇人经水闭,脏坚癖,下白物不止,此中有干血也,矾石丸主之。

    矾石丸方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为丸,枣核大,纳脏中,剧者再纳之。

    妇人六十二种风证,腹中气血如刺痛者,红蓝花酒主之。

    红蓝花酒方

    红蓝花一两

    右一味,以酒一斗,煎减半,去滓,分温再服。

    妇人腹中诸病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小建中汤亦主之;当归芍药散见前。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干二枚(劈) 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肾气丸主之。

    贤气丸方

    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温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渐增,至二十五丸。

    妇人阴寒,蛇床子散主之。

    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一两

    右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棉裹纳阴中,自温。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疮也,蚀烂者,狼牙汤主之。

    狼牙汤方

    狼牙三两

    右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去滓,以绵缠箸如茧大,浸汤沥阴中,洗之,日四遍。

    胃气下泄,阴吹而喧,如失气者,此谷道实也,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乱发三枚(如鸡子大)

    右二味,和膏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32#
发表于 2010-6-6 09:44:58 |只看该作者
伤寒杂病论序(桂林左德序)


    余闻吾师张绍祖先生之言曰:“吾家伤寒一书,相传共有一十三稿,每成一稿,传抄殆遍城邑,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余者或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得相传为第七次稿,与吾所脏者较,其间阙如固多,编次亦不相类,或为叔和所篡乱,或疑为宋人所增删,聚讼纷如,各执其说;然考晋时尚无刊本,犹是传抄,唐末宋初始易传抄为刊刻,遂称易简,以此言之,则坊间所刊者,不但非汉时之原稿,恐亦非叔和之原稿也。”余聆训之下,始亦疑之,及读至伤寒例一卷,见其于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法,尽载其中,于六经已具之条为并不重引,法律谨严,始知坊间所刻之辨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以及发汗 吐下后各卷,盖后人以读书之法,错杂其间,而未计及编书之法固不如是也,不然孔氏之徒,问仁者众,问政者繁,何不各类其类,而惮烦若此耶!吾师讳学正,自言为仲氏四十六世孙,自晋以后迁徙不一,其高祖复初公,自岭南复迁原籍,寄居光州,遂聚族焉。

    吾师虽承家学,不以医名,亦不轻出此书以三示人,余得之受业者,殆有天焉。余宿好方术,得针灸之学于永川邓师宪章公,后随侍先严游宦岭南,与吾师同寅,朝夕相过从,见余手执宋本伤寒论,笑问曰:“亦嗜此乎?”时余年仅弱冠,答曰:“非敢云嗜,尚未得其要领,正寻绎耳。”师曰:“子既好学,复知针灸,可以读伤寒论矣,吾有世传抄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向不示人,得人不传,恐成坠绪。”遂历言此书颠末,及吾师家世滔滔不倦。先严促余曰:“速下拜。”于是即席拜之,得师事焉。

    今罗生哲初为吾邑知名人士,从习针灸历有年所,颇能好余之所好,余亦以所得者尽授之,余不负吾师,罗生亦必不负余,故特序其原起,罗生其志之,罗生其勉之。

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三月桂林左盛德序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33#
发表于 2010-6-6 10:03:29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刀口十三郎发表的内容: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至理名言啊!冷眼看这些将近两千年前的话语,哪句不适合当今世上!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34#
发表于 2010-6-6 10:31:05 |只看该作者
张机,字仲景,史称医圣,(约公元150年到219年)东汉末南阳郡涅阳人,其人生平史料略乏。
  从小精通博书,并对医学有相当的爱好,青年时期便十分敬佩战国名医秦越人观色察病的医术,感叹当时的名士但求在官场上追名逐利、趋附权贵而从不留意医药学。其后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后来医术精进超过其师所授。   曾被举为孝廉,后来官拜长沙太守。人称「张长沙」,其药方集册亦被称为「长沙方」。
  张机不仅医术精湛,十分重视医德。他认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除了要有高明的医术、更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工作,并要有创新的医理研发精神,因此张机曾在他的著作当中对于那些『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恶劣医疗作风批以草菅人命,表达了极大的愤慨与不满。又痛斥面对疫病流行束手无策,却『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墨守成规的庸医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另外并驳斥了『钦望巫祝,告穷归天』,这种请求鬼神保佑的迷信思想,犀利地指出其结果只能『束手受败』。
  当时荆州疫病流行,民众乡亲伤亡甚重。不但得病者众,而且痊愈机率甚低,对学医的张机来说不啻为医术之路的动力。大约在一九六年—二O四年,不到十年时间,由于瘟疫病流行,张机家族二百多人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患伤寒病而死的占十分之七。因此,他把重点放在传染病的研治上。他总结前代医学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对病理,诊断,治疗以及用药,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医学著作。后来流传下来的是经过晋代医学家王叔和编辑整理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种。   张机毅然辞去官职,专攻医术,决心要制服瘟疫。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了历史上汉代以前的医学成果,更曾密集走访洛阳、河南、湖北、四川一带收集民间治病的方式整理成册,并收集病理的数据,加以归类和分析。将他所收集分析的民间验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反复总结和提高,并刻苦攻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在建安十五年着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该书原本散佚,经后世医家搜集整理,分成现在流行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该书属于临证医学实用技术范畴的名著。   张机在该书中创用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继承前人关于“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辨证施治的原则,并取『医经家』、『经方家』两家之长,熔为一炉,根据《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加以总结,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还把《内经》以来的脏腑、经络和病因等学说,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运用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等治疗方法及各个方剂和具体药物的选择使用,对于外感热病的产生、发展和辨证论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证纲领和具体的治疗措施。
  在各科杂病方面,张机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用朴素的表述方法,对疾病的病因、发病和每一种病的理法方药都有详略不同的论述,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他对杂病偏重于个别疾病的研究,有利于深化人们对许多疾病的认识,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对后世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此外并发展了病因病机学说。『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将复杂的病因概括为三大类,并阐述了三类不同的病因与杂病发生的关系,这可称为中医学中最早的比较明确的病因学说,即后世所谓的三因致病说。关于疾病的发生,张机认为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强调了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的科学观点。
  张机临证处方,法度严谨,在因证立法,以法统方,随证加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组方原则,因而被后世尊为方剂学的鼻祖,《仲景方》亦被称为《众方之祖》。在《伤寒论》中载方一百一十三首,用药品种八十七种,《金匮要略》中载方二百六十二首,所用药物达一百一十六种。《仲景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疗效显著,至今仍为国内外医家广泛应用,其中有些方剂还照原方制成了成药。足见对方剂学的贡献亦甚为深远。
  张仲景在医学上重要的贡献,是他发明了用人工呼吸急救病人,用这种方法抢救了不少危在旦夕的病人,成为世界上最早独创人工呼吸医疗技术。另外他还发明了用蜜水或猪胆汁灌肠治疗便秘以及药物外搽、舌下含药等新的技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灌肠术的医生,给便泌病人带来了福音。
  另外,张机还有《疗妇人方》、《五脏论》、《口齿论》等书,显见其重视医疗经验和医术的传播。
  张机是个博学多能的医生,他既重视疾病的治疗方法,又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他受到人们的称赞和敬佩,不仅因为他精湛的医术,同时也因为他将病患的痛苦以同理心对待。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35#
发表于 2010-6-6 10:44:05 |只看该作者
古代封建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不少贫苦人家有人得病,就请巫婆和妖道降妖捉怪,用符水治病,结果无辜地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落得人财两空。张仲景对这些巫医、妖道非常痛恨。每次遇到他们装神弄鬼,误人性命,他就出面干预,理直气壮地和他们争辩,并用医疗实效来驳斥巫术迷信,奉劝人们相信医术。
  有一次,他遇见一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
  “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 ‘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研究了治疗方法,为病人扎了几针。几天后,那妇女的病慢慢好起来,疑鬼疑神的症状也消失了。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从此,一些穷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医的鬼话,而是找张仲景治病。张仲景解救了许多穷苦人。
  为了使更多的病人能从巫术迷信中解脱出来,早日康复,张仲景刻苦探索,创立了许多新的医疗方法。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他会经受不住。但不用泻药,大便不通,热邪无法排除。怎么办呢?张仲景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做一种新的尝试:他取来一些蜂蜜并将它煎干,捏成细细的长条,制成“药锭”,慢慢地塞进病人的肛门。“药锭”进入肠道后,很快溶化,干结的大便被溶开,一会儿就排了下来。大便畅通,热邪排出体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转。这就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门栓剂通便法。这种方法和原理至今还被临床采用,并拓展到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疗。
  还有一次,张仲景外出,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人叹息,有几个妇女在悲惨地啼哭。他一打听,知道那人因家里穷得活不下去就上吊自杀,被人们发现救下来时已经不能动弹了。张仲景得知距上吊的时间不太长,便赶紧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过棉被为他保暖。同时叫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蹲在那人的旁边,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双臂,一起一落地进行活动。张仲景自己则叉开双脚,蹲在床板上,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随着手臂一起一落的动作,一松一压。不到半个时辰,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张仲景关照大家不要停止动作,继续做下去。又过了一会儿,那人终于清醒过来。这就是现在在急救中广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有一次,两个病人同时来找张仲景看病,都说头痛、发烧、咳嗽、鼻塞。经过询问,原来二人都淋了一场大雨。张仲景给他们切了脉,确诊为感冒,并给他们各开了剂量相同的麻黄汤,发汗解热。
  第二天,一个病人的家属早早就跑来找张仲景,说病人服了药以后,出了一身大汗,但头痛得比昨天更厉害了。张仲景听后很纳闷儿,以为自己诊断出了差错,赶紧跑到另一个病人家里去探望。病人说服了药后出了一身汗,病好了一大半。张仲景更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病,服相同的药,疗效却不一样呢?他仔细回忆昨天诊治时的情景,猛然想起在给第一个病人切脉时,病人手腕上有汗,脉也较弱,而第二个病人手腕上却无汗,他在诊断时忽略了这些差异。
  病人本来就有汗,再服下发汗的药,不就更加虚弱了吗?这样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于是他立即改变治疗方法,给病人重新开方抓药,结果病人的病情很快便好转了。
  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同样是感冒,表症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应相同。他认为各种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能一成不变。
  传说张仲景第一次见到文学家王粲时,王粲是个20多岁的青年,他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文雅、高贵,身体又没什么不舒服,便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地对王粲说:“你并没有吃药,你的神色跟往时一般。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
  正是基于这种反对迷信,反对苟且,注重实践,认真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刻苦的钻研和长期的医疗实践,进一步确立了运用理法方药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使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后世中医学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创立的不少治疗原则和方法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被后人尊称为「医宗之圣」、或「医圣」。后人在河南南阳市修建了医圣祠,近年又在邓州修建了纪念馆。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36#
发表于 2010-6-6 10:49:54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伤寒论》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地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编辑本段]《伤寒论》养生学思想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正如《伤寒杂病论·自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之语所云,仲景之学。是在继承了《内》、《难》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因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张仲景便自然地以《内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作为指导思想,并且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曾指出:“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见《伤寒论·自序》),“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见《金匾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这些生动的描述,就很清楚他说明,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并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气候的发展变化,才能得以生存,保持健康。由此可见,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防病、抗病重视保津液。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首先表现在津液具有固护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如仲景在揭示太阳病转入阳明的机理时,一再重申亡津液是其关键条件:“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正是其例。何以亡津液会导致病转阳明?因为律液乃阳明经的主要正气,津液充则阳明固,邪不可干;津液亡则阳明虚,邪气便可轻易陷入。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其次表现在津液能驱逐病邪,削弱病势上。如“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这里的热越,即言热邪发越于外。津液充沛,阳气畅运则汗出越邪,邪越则病顺。故“阳明病,法多汗”,而津亏则无汗,邪不得出,其病为逆。又如温热病中小便常短赤灼热,因为人要通过小便排邪。热邪一除,小便即转清利。“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故临床可视小便断吉凶。“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因小便不仅显示人体津液虚实情况,而且还能反应前阴这条驱邪途径是否正常。
  津液所以能防病、抗病,还可体现在津液能调整由病邪所致的功能失调并修复损伤。如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这是因为津液得到了补充。若津液郁滞不行,其调和作用也难以顺利发挥。
  由上可知,津液抗病作用及津液抗病思想在《伤寒论》中有充分反映。人们要想不得病或少得病,必须重视保护体内的津液。如张景岳说:“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人若津液不充,则筋枯髓减,皮槁毛脆,脏腑虚弱,即易为病邪所害。
  (3)重视用饮食防病、治病。
  这里的饮食药物系指既可食用,又能防治疾病的动植物及其加工品。据统计,在《伤寒论》112方中,一共使用饮食药物17种,计有大枣、生姜、干姜、香豉、粳米、葱白、蜂蜜、赤小豆、猪胆汁、蜀椒、乌梅、猪肤、鸡子黄、鸡子(去黄)、饴糖、苦酒、清酒。这些饮食药物遍及81个方剂,占全书方剂总数的72.32%。其中还有不少纯以饮食药物命名的方剂,如十枣汤,猪肤汤等6方,加上药食合名的方剂(如干姜附子汤)共24方,占全书的21.43%。由此可见,仲景对食疗是十分重视的,并已使其成为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时时刻刻注意保胃气。
  仲景认为,机体的功能与胃气的充沛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赖于胃气的化生,治疗疾病的药物也需中焦受气取汁以发挥疗效。为此,他不仅重视脾胃阳气的一面,也注意到了脾胃阴液的一面。《伤寒论》六经病证的治则,总的说来,不外祛邪与扶正两方面,在具体运用上,实际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仲景于八法中,均不忘“保胃气”,如汗法的桂枝汤,用草、枣调补中焦,保护胃气。下法的调胃承气汤,用甘草缓急和中。补法的炙甘草汤,以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困苦寒清热药易伤人胃气,则加入粳米。甘草调补胃气。
  此外,仲景不仅重视以药物“保胃气”,在服药方法上亦强调“保胃气”。如他主张药时宜喝点粥,因为粥有内充谷气的作用,既可助胃气以扶正,又可助药力以祛邪。
  还有,仲景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这一理论,注重疾病时期的调理。如他立专篇讨论瘥后劳复问题,指出病愈时,“脾胃气尚弱”,尤需“保胃气”。
  (5)重视增强机体免疫力。
  《伤寒论》中所用药物非常广泛,以《伤寒论》所用112方与93味药来看,有扶正祛邪免疫作用的人参、黄芪、白术、云苓、当归、甘草、大枣等药物的条文不下上百条。在其所载扶正祛邪药物中,多有增强免疫机能、调理脏腑、补养气血的作用。现举例如下:
  人参:能鼓舞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而增强抗病能力。《本经》用人参的条文68条,如桂枝人参汤用于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黄芪:可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并能通过促进细胞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吞噬功能。《本经》用黄芪条文11条,如黄芪桂枝汤,就是增强机体免疫力,扶正祛邪的方剂之一。
  甘草:《伤寒论》用甘草69次。实验证明,甘草有抗变态反应作用,能延长移植组织的存活时间,对枯草杆菌“一淀粉酶免疫小鼠的抗体产生有抑制作用,甘草所含的LH作用于T细胞,有促进免疫作用。
  大枣:《伤寒论》用大枣40次,也是在《本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药物,药理研究其含大量AMP样物质,人口服时末梢血浆及白细胞内的CAMP含量均明显上升。免疫学认为,免疫反应与分子生物学中的CAMP和CGMP有关,故大枣对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
  至于本论中运用较广的其它药物如芍药、附子、桂枝、白术、茯苓、麦冬、猪苓等,均不同程度地显示了促进免疫,从而祛除邪气。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187
威望
3119
注册时间
2006-2-6
积分
4306
帖子
3967
37#
发表于 2010-9-29 16:11:15 |只看该作者
要想找到我要的答案,得慢慢细看研究才行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Rank: 3Rank: 3

金钱
25
威望
2551
注册时间
2004-10-15
积分
2576
帖子
2357
38#
发表于 2010-9-29 20:50:30 |只看该作者
建议极至给楼主开个诊所~

Rank: 6Rank: 6

金钱
3
威望
1396
注册时间
2007-9-21
积分
1399
帖子
1754
39#
发表于 2010-10-8 09:29:57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小玲发表的内容:

要想找到我要的答案,得慢慢细看研究才行

我已经研究了一阵子了啦,还没找到我想要的……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
威望
1927
注册时间
2005-12-4
积分
1928
帖子
1864
40#
发表于 2010-10-20 10:15:11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小玲发表的内容:

要想找到我要的答案,得慢慢细看研究才行

告诉你一个秘密:得了一般的感冒,你要是吃药打针输水!只要一星期就好了!如果就多喝水不吃药的话,那你得七天才能好!如果这七天内你发烧的话,只要体温不超过38.5°C,你大可不必在意!就多喝点白开水即可!超过这温度,一定要物理降温,比如用凉水,冰块儿等物!实在想吃药,买点便宜的中药就行了!
人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极至论坛 ( 粤ICP备11107863号 )

GMT+8, 2024-5-17 19:47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