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6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都江堰——皮皮游记选(十)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金钱
4
威望
442
注册时间
2007-3-2
积分
446
帖子
4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1 23:41: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你们知道吗?在四川有一个巧夺天工的水管——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人李冰父子所建,它分为四个部分:金刚堤、鱼嘴、宝瓶口和飞沙滩,它们各有用处:鱼嘴把岷江一分为二,分别叫内江和外江。内江的水给成都平原用,外江是保持有水流进长江。金刚堤是鱼嘴的后半部分,也是作用一样。宝瓶口是控制水量的,多余的水就从飞沙滩流到外江。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两绝:,一是“四六四”,二是排泥沙。“四六四”就是控水的一种方法,如果是冬天少水,它就成了内江六成水,外江只有四成水。而夏天多水,它利用鱼嘴变成外江有六成水,内江只有四成水。排泥沙是李冰利用泥沙在急弯处容易停留,在直流处不容易停下的特点,在外江建了很多急弯。

    我觉得古人太聪明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二千年一直在用,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使四川成了“天府之国”。




2006.8.22于四川省都江堰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我的博客地址http://blog.chinakids.net.cn/showblog.aspx?cksuser=2615056 我的网名是:上草花下凡 我的相册地址:http://photo.163.com/photo/cailingrace/#m=0&p=2&n=10

Rank: 3Rank: 3

金钱
4
威望
442
注册时间
2007-3-2
积分
446
帖子
475
2#
发表于 2007-12-10 09:16:53 |只看该作者
照片:http://photo.163.com/photos/cailingrace/72001935/2004600258/
我的博客地址http://blog.chinakids.net.cn/showblog.aspx?cksuser=2615056 我的网名是:上草花下凡 我的相册地址:http://photo.163.com/photo/cailingrace/#m=0&p=2&n=10

Rank: 6Rank: 6

金钱
449
威望
737
注册时间
2004-8-24
积分
1186
帖子
777
3#
发表于 2008-5-15 00:47:05 |只看该作者
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庙、青城山道观受损  

    2000年底正式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与都江堰地处此次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带,已历经2000年的水利工程能否抵御地下剧烈震动呢?四川省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处于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损的迹象,目前,仅有报告称景区大门受到轻微损坏。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青城山麓的岷江干流上,公元前3世纪中叶,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完成。它依自然之势修建而成,分水堤、引水口、泄洪堤三大主要部分,而民间则形象地称这三处设施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四川文物局工作人员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发生后由于都江堰当地通信中断,他们正想尽一切办法了解文物受损情况,已知的消息是,处于岷江中的这几处设施,目前基本无恙,虽然近日余震不断,但因为其设计具有相当的防震性,相信鱼嘴、宝瓶口、飞沙堰这几处重要设施应无大碍。这也是都江堰历经2000多年,仍能在今天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  

    而处于都江堰市西门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庙是国内最大一处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历史上曾经过多次重建,据都江堰一位市民介绍,目前二王庙已经垮塌,几乎不存。

    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青城山属于道教胜地。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目前文物部门得到的消息是,有数座道观出现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观寺庙,也出现墙体裂缝等多处受损迹象。
哭,并不代表我屈服; 放手,并不表示我放弃; 退一步,并不象征我认输; 正如我微笑,并不意味着我开心!

Rank: 6Rank: 6

金钱
449
威望
737
注册时间
2004-8-24
积分
1186
帖子
777
4#
发表于 2008-5-15 00:52:08 |只看该作者
文物人员表示,位于重庆市郊的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由于距震中较远,估计未受到明显损失,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大足方面上报的消息。同样,在去年遭受水灾而垮塌的重庆渣滓洞由于刚实施了修复,估计此次也没有太大的受灾迹象。  

    国家文物局昨天的统计表明,四川地震灾区包括成都、绵阳、阿坝、德阳四个地区共39个县、市,涉及世界文化遗产1处(都江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其中成都25处、绵阳7处、阿坝12处、德阳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5处(其中成都108处、绵阳38处、阿坝56处、德阳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4处(其中成都266处、绵阳195处、阿坝144处、德阳79处)。此外,还涉及历史文化名城1处(成都)、历史文化名镇3处、历史文化名村1处。  

    位于震中的汶川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6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汶川县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稳步发展,2007年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此次受灾严重。  

    据悉,成都地区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办公大楼受损较严重,计有40余处裂缝,部分正在整理的文物标本(主要为陶器)受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基地有少量陶器受损;古蜀船棺遗址附近的一座大楼开裂,正在抢修,尚未威胁到文物安全;金沙遗址博物馆成为附近几千居民的避难场所,为群众提供基本生活需求,馆内重要文物已紧急撤展,移放库房保存。  

    修建于明代的12层阆中白塔400多年来一直保存完好,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2日的地震中被震塌6层,此外,四川省广元塔子山的宝塔也被震塌多层。
哭,并不代表我屈服; 放手,并不表示我放弃; 退一步,并不象征我认输; 正如我微笑,并不意味着我开心!

Rank: 6Rank: 6

金钱
449
威望
737
注册时间
2004-8-24
积分
1186
帖子
777
5#
发表于 2008-5-15 00:52:37 |只看该作者
三星堆陶器标本被震碎 兵马俑莫高窟平安  

    “发生地震时,三星堆博物馆馆内有几百个民工正在施工,当即进行了紧急疏散,并启动紧急预案,三星堆文物基本是安全的。”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耀辉昨天接受早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三星堆博物馆建设时是按防8级地震设计,而且,由于隐患处理及时,12日下午的地震只是震碎了两件陶器标本,真正的文物并没有一件受损。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四川、重庆、山西和甘肃等省市的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和考古研究单位的文物和有关设施受到一定损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周转库房围墙垮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库房有9件陶器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碎,一件三彩器从陈列架上跌落受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礼县考古工地有7件陶器(1件完整器,6件修复器)受损。  

    文物部门表示,除了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救险,对各类遗址博物馆内的可移动文物做好防潮防湿,防毁保护,也是一项需要大量投入的工作。  

    陕西当地的一些重要遗址还没有接到受损通报,秦始皇陵、兵马俑、法门寺等遗址基本平安,而位于西安的大雁塔则出现了一些裂缝。大雁管理所负责人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雁塔原本就因为地面沉降等原因已经出现塔身倾斜的状况。前天的地震,更是直接导致了塔身出现了多处裂缝,有关方面会及时修葺这些受损部位。  

    甘肃省也是此次地震受灾地区,对于敦煌文物在此次地震中是否受到影响的问题,敦煌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昨天告诉早报记者,这次地震中敦煌几乎没有感觉,敦煌文物也没有受到损害。据介绍,洪水和大气降水是历史上莫高窟及洞窟所在崖体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国家文物局昨天紧急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地震灾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还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物部门启动应急机制,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受地震波及地区的文物部门,应暂停正在进行中的施工或考古工作。
哭,并不代表我屈服; 放手,并不表示我放弃; 退一步,并不象征我认输; 正如我微笑,并不意味着我开心!

Rank: 6Rank: 6

金钱
449
威望
737
注册时间
2004-8-24
积分
1186
帖子
777
6#
发表于 2008-5-15 00:53:48 |只看该作者
羌寨碉楼难以幸免  

    对于历史建筑如何抗震防灾,早报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古建筑专家罗哲文。他表示,木结构建筑垮塌后是有办法进行修复重建的,而一些砖石结构建筑就比较难以复原。罗哲文介绍说,震中受灾地区是我国少数几个的羌族人口聚集地。阿坝自治州内有不少是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年前,他曾实地探访过那里的羌寨。位于岷江上游的桃坪羌寨,保存着原始羌寨建筑“活化石”,被人们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这些建于清朝的羌寨碉楼,因为需要具备防御功能,故而建造得特别高,有几十米,远看像一根柱子,而且它都是用当地的一些石块层层垒砌而成,方式非常特别。我估计在这样大的地震中,这样的建筑将难以幸免。”  

    “另外,在地震后,有相当多的古建筑属于危房,当然及时疏散里面居住的民众是首位重要的任务。对此类分散于各地的古建筑,需要尽量详细了解情况,已经岌岌可危的,有条件的话,需要做一些临时加固处理,这些建筑中的木构建部分不容易坏,而对墙体等易倒塌部分可采用支顶等方式加以处理。对于在地震中已经倒塌的古建筑,因对震落下来的瓦当、雕饰、砖瓦等部件加以搜集保管,未被震碎的瓦片可以在灾后复建时重新使用,以保存历史原貌。这其实也是古代建筑设计最为巧妙的地方,地震的时候瓦片震动可以及时预警,地震后墙体虽然倒塌,但木结构因每个木榫之间有空隙,具韧性而具抗震性。另外世界遗产都江堰依自然水势而建,估计也不容易遭损失,我对它比较放心。”
哭,并不代表我屈服; 放手,并不表示我放弃; 退一步,并不象征我认输; 正如我微笑,并不意味着我开心!

Rank: 2

金钱
0
威望
75
注册时间
2007-11-3
积分
75
帖子
286
7#
发表于 2008-5-29 16:35:16 |只看该作者
都江堰“世遗”名号不会失

  “万幸的是都江堰还在。”几乎每个都江堰人都跟记者说这样一句话,有22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受住了地震灾难的考验。

  据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介绍,强烈的地震给都江堰水利工程带来了一定损害,造成都江堰渠首鱼嘴开裂、地下控制室沉陷、启闭机大梁移位和破裂、沙黑总河堤岸沉陷等。但这些都不是对都江堰的根本性损害。

    
经过连夜抢修,5月13日下午内江灌区的生活、工业生产供水基本恢复,沙黑总河也于5月17日上午恢复通水。目前抢险工作基本完成,都江堰灌区初步具备临时输水条件,已恢复输水,并恢复灌溉面积1030万亩。

  眼见水利工程纪念性建筑的二王庙之殇,以及附近一片人文景观的受损,让外媒一度发出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名号是否会失去的疑问。对此,卞再斌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傲立就是最好的“定心丸”。“作为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本身才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主体,附属文物的损毁让我们痛心,但是还不至于使其失去文化遗产名号的程度。”

  中国国家文物局也明确表示,这项世界文化遗产不会被除名。“就像一个人穿的衣服破了,那不能说这个人就会死掉一样的道理。”卞再斌说。

  脆弱的木结构其实最防震

  “当然,这种心痛还是很剧烈的。”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文物保护的专家,卞再斌从切身之痛中提出了自己的反思。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倒塌的古建筑大多数是砖木和砖混结构,这些都是民国以后,对这些建筑进行不断修复过程中加入的。”卞再斌认为,这些修复工作不仅没有对古建筑起到进一步的保护作用,相反还降低了其抗震能力。

  青城山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就在旁边,也属于山体滑坡地段,但是损毁要轻得多。因为区内基本上是传统的木建筑,榫卯结构,非常有抗震力。这启示我们,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时,不要随意改变其原有结构和材料,必须尊重古人的建筑智慧。算是这次灾难给我们的一个教训。他感慨地说。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以及结构的高次超静定等特性,能最大可能地避免地震损失。

  广东省文史馆史学院院长、著名文博专家黄淼章非常赞成这一点。“看起来脆弱的木结构其实最防震,但是过去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点。”

  “另一点是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都江堰就是一个尊重自然规律而屹立千年的最好例子。”卞再斌表示,他在跟随国家文物局专家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文景观存在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现象。“古建筑荷载不能过重,庙宇建筑本来就应该保持一层结构,但是不少景区为了增加旅游资源,不惜改变原有结构一再加盖,并用水泥、钢筋等现代材料来取代,这也大大增加了文物保护的风险。”

  浩劫催生文物灾难预案

  “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损失巨大。”参与考察本次巴蜀文物之殇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用这样的话来表达内心的焦灼。

  国家文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川地震灾区包括成都、绵阳、德阳、阿坝羌藏族自治州14个地区共39个县、市,涉及世界文化遗产1处(即都江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4处,另外包括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藏、羌碉楼与村寨,共计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处。和二王庙一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州领报修院同样全部垮塌;绵竹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古建筑、理县桃坪羌寨局部垮塌。此外,四川省馆藏文物损失1800余件,其中,有珍贵文物(国家三级以上文物)151件,另外部分文物尚未鉴定。

  受到浩劫的还不仅仅是四川。“地震给文化遗产造成了非常惨重的损失。”除了四川以外,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带队的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调查组,正陆续在陕西、甘肃等地对灾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管单位和博物馆受损情况进行实地查勘。他预计,这个查勘最少需要三周的时间。

  “除了对天灾难抗的无奈之外,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很多。”卞再斌表示,“假如我们在保存文物的时候能够对潜在的灾难多一些预判;假如我们能够在文物场馆建筑时多考虑一些抗震设计;加入对这些古建筑有更多的保护,也许能减低悲剧的惨烈。” 据悉,对于重大灾害的文物保护应急预案,有关部门会同一批专家正在紧急讨论和制定当中。

  文物是人类宝贵遗产,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相当一部分专家对文物存在的隐患感到忧心忡忡。国外也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如日本国内的博物馆陈列柜都具有防震功能,一些处在地震频发地带上的文物建筑,整体进行防震设计。还有专家提出,现代人对新建筑有防震要求,也应对古建筑有防震要求。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极至论坛 ( 粤ICP备11107863号 )

GMT+8, 2024-6-15 12:58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