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今中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1#
发表于 2010-9-8 14:02:34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以前,一个村里其中有这样2户人家,一家家大业大(我们现在称他为河蟹),一家屋小田少(我们称他为大和),河蟹家的有钱终于引来了其他人的眼红,终于在一天,大和与其他七户人家冲到河蟹家,把他痛打一顿并瓜分了他的大部分家产;大和分了一些财产后回家造了很多武器,并训练自己家的孩子,他认为与其辛苦工作还不如抢河蟹家来的快;终于,几年后,大和借故领着孩子们又一次冲进了河蟹的家里,河蟹家里的东西被砸光,但是家里的大儿子已经长大,在小儿子的鼓动下(本来2儿子不和,因为分家产的原因),兄弟联合经过8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大和一家赶走了,大和一家损失很大;事后,兄弟俩自己为了分家产又打了4个小时,最后小儿子赢了,住进了祖屋,大儿子被赶到了河对面的西瓜棚里......
小儿子赢了以后很是好斗,先后帮助东门和南门的邻居打跑了美狄,而且把北门要进门抢东西的邻居苏莎打了一顿,小儿子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
很多年以后,小儿子的后代因为过不惯苦日子,偷偷把祖屋的几个门面装修了一下,开起了旅馆,超市,有一些租给了美帝和他的手下,渐渐有了点钱,小儿子留下来的刀,枪什么的也生锈了。有了钱,和村里的其他人关系也好了,当然和大和家的关系也不错。
前几天,河蟹的家人去自己家的鱼塘去钓鱼,结果那人被大和家的人抓去了,说这鱼塘是大和家的,明明大和家没有鱼塘的,现在,这2家还在为这事吵呢,不过,河蟹家的武器已经生锈了.......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2#
发表于 2010-9-8 14:14:20 |显示全部楼层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思考:一个国家足够强大时,钓鱼台争端可能存在吗?当年英国等欧洲烈强全世界去征服和殖民,正是强国与弱国实力悬殊对比的必然结果。很多国人觉得以中国现在实力,足以打胜一场中日战争!但,除了头脑发热的人,谁会选择战争解决问题?《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试问现在中国有这样的实力吗?日本政府敢于做这事,难道背后不是美国在怂恿?从全球各国竞争的角度看,哪个国家不希望自已竞争对手由强变弱,美国搞圬苏联后的目标,明摆着是中国。中国愈发强大,各国针对中国的政策和手段就会愈加变本加厉,尽可能联手把一个强劲的对手握杀。国家争端加剧只会令中国更加被动,不惜一战只能解一时之恨,即使胜利了,国家实力得到提升还是下降?中国开放三十多年,国力提升速度世界触目,烈强恨之入骨。试想以美日和欧洲强国的慢速发展,对中国的高速发展,有必要争一时长短吗?(假设中国与日本今年GDP相等,以中国年增长5%计算,30年后GDP是今年的4.32倍,日本年增长2%计算,30年后GDP是今年的1.81倍)小不忍,乱大谋!利用难得的几十年和平高速发展,换来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弱国无外交,强国易得利,世上一切争端,有实力者压倒一切!!!高层不可能选择激化矛盾,对外宣布搁置争议,留待子孙日后解决,实在明智之举,是阳谋对阴谋!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10
威望
5840
注册时间
2004-7-7
积分
5850
帖子
5361
3#
发表于 2010-9-8 23:51:18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最后一课》永远不会撤出法国的教材,普希金也永远不会撤出俄罗斯的教材,莎士比亚不会撤出英国教材。但在各地语文教材的删改中,我看到一些塑造中国国家精神的经典课文被裁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日益“去中国化”的文章和篇目,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国人警惕。

    媒体报道,近来江苏语文教材进行了如下改动:



    剔除:《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雷雨》《南州六月荔枝丹》《陈焕生进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五人墓碑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牛郎织女》

  新增: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杜甫的《咏怀古迹》、柳永的《望海潮》、苏轼的《定风波》、辛弃疾的《水龙吟》、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可以看出,大量经典的中国文言文被排斥在江苏的新教材之外,取而代之的是少量唐宋诗词,以及西方著作和现代诗。按照支持者的说法,“我们过去的教材编写不尊重学生的口味需求,不尊重教学需要,导致审美功能与人文精神缺失。而现在正在进行还原文学审美本质功能的一次尝试,更注重时代元素,更关注人文精神,更强调教材编选内容的丰富性,这实际是对现行语文教材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云云



    我对江苏此次编纂语文教材的相关人员水平并不看好,老版全国语文教材精选的古文,本身是历经千年依然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按照我的看法,《孔雀东南飞》、《廉颇蔺相如列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的经典篇目被剔除,是对传统文化的犯罪。如果取而代之,也该是与之同等地位的经典文字,但教材编写部门发挥霸王作风,不向社会广泛征询意见,让江苏这一历来中国的人文大省学子丧失接受传统古文训练的机会,这是何其鲁莽的举动!

    老版全国语文教材选取的文言篇目,已经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实施的最低限度的选篇了,但就教学成果看,不能不说老版全国语文教材对学生的传统文化培训也是失败的。作为中国文化的诞生地,语文教材居然不选《千字文》,论语也只是选了寥寥数篇,且全部使用简体字印刷,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韩国、日本(日本考警察执照也要考论语、韩国几乎人人会读《千字文》)。在台湾地区,中学国文考试,今天的大陆研究生也通不过。这是中国之耻辱!民族之耻辱!

    经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国学生实际的情况是,大部分繁体字不会认,文言不会读写,连家谱和地方志也读不懂,更不用说深入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宝库吸取营养。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时期的读书人像今天这样的“去中国化”。作为世界大国和大民族,语文教学带来的危机,带来的国家精神和国体的丧失,应该引起全体中国人的警惕。

    对于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其原因。首先,编写教材的工作人员,本身大多就出生在传统文化已被砸烂的时代,先天对传统文化就没有清晰的认知,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从前许多都参与过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指望这样一帮人把祖先的道统传承给下一代人,简直是缘木求鱼。目前就应该聘请台湾、香港等地的中学教材编纂机构人员,来好好告诉他们如何编写语文教材,拯救莘莘学子于丧失国家精神的境地。

    今天的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已不能带来一个国家的全面振兴,尤其是大国,必须有其传承千年的国家精神和民族文化。德意志、不列颠、法兰西、美利坚、意大利,他们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蚕食中国的国体,这不是危言耸听,对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借鉴,是一个民族的优秀品德,但这不等于就要丧失自己的国家精神。特别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丧失国体就等于走向深渊。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国家精神的问题上,我们要多向我们的紧邻俄罗斯学习。如果没有坚定的民族信念,俄罗斯是不可能管理横跨欧亚的庞大国家的。

    我们的视野应该从中学教材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种考试首先应该考的是古文,而不是英语。古人讲究经史子集四部,学经正心应该是读书人的起点,然后才能扩展到历史和子部典籍(子部典籍以今天的观点,包括化学、物理、数学、英语等应用类知识)。今天社会的诸多问题,正是人心不正所致。如果公务员能够熟读论语,并且严格按照论语的精神行事,各种乌龙事件也会大为减少,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稳定。
回首前尘自远,萍踪万虑俱忘。功名富贵霎时忙,走马花灯一样。美酒三杯沉醉,白云一枕清凉。何当蓬莱可翱翔,早渡洪波浊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极至论坛 ( 粤ICP备11107863号 )

GMT+8, 2024-6-4 01:29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