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至论坛

标题: 2007年登顶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5:46:32     标题: 2007年登顶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

看到不少朋友都关注乞力马扎罗的信息,也有朋友登山过,而且极至也组织明年1月份去登山,所以把当时我登顶的一些经历发上来和大家分享。
  
这是在磨西镇上拍的乞力马扎罗山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5:59:58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乞力马扎罗山
Kilimanjaro在非洲朋友口里简称Kili,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位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交界处。乞力马扎罗在东非斯瓦西里语中的意思是光明的山。研究者发现,1912年,这里冰川的面积为26平方公里,但到2000年,冰川面积已经缩小为12平方公里。《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到2020年将全部融化。乞力马扎罗不仅仅是非洲最高的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式山脉,耸立在离印度洋不远处一片绵延起伏的平原上,被称作“非洲屋脊”和“上帝的殿堂”。 它由3座火山构成:基博火山5895米、马文济火山5149米和希拉火山3962米。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环境跨度很大,从赤道气候一直到极地气候。开始时是温暖干燥的草原,攀援而上经过广阔潮湿的热带雨林,然后是温度逐渐降低和雨水随之减少的地带,最后是终年被冰雪覆盖、气温在冰点以下的山峰。对于世界各地每一个登山者和探险者来说,攀登乞力马扎罗山都是一个不能回避的挑战。更多人是从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认识到这座雪山。
攀登Kili通常有几条线路,时间是五至七天。其中Marangu路线最容易,也被叫做“可口可乐”路线,沿途有小木屋居住,还可以喝到软饮料和瓶装水,时间是五至六天。Machame路线又叫做“威士忌”路线,是去乞力马扎罗一路上风景最美丽的路线,在森林中悠闲慢步而上,你会看到希拉高原上的高沼地、基博和西部沙滩,经历从热带到亚热带、温带直到寒带的不同感受,使这条路线锦上添花,但这条路同时是最困难的一条线路,需要在海拔三四千米的地方上下多次,时间是六至七天。另外一条Rongai路线近期也比较热门,因为游客较少,还能看到野生动物,时间是五至六天。我们选择Machame的六天路线。
Kili在各大洲的最高峰里,属于最容易攀登的一类。整座山像一个盆的形状,所以坡度都不陡。除了山顶,其余地方并无积雪,无需借用冰镐等任何专业装备,适合广大人群。而且这里有很多专业公司和专业向导,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东西没带齐也可以在当地借,费用不高。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02:05

在门口有告示牌,告知登山须知,比如十岁以下小孩不能登,心脏病不能登之类的

我们的向导Ernest在帮我们缴费,排队的还有不少老外登山者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03:58

等交完费已经差不多中午了,简单的吃了午餐盒,于12:43分开始为期六天的登山之旅。
第一天行程10公里,海拔从1200米到3100米,上升1900米,基本都是在热带雨林里走。阳光被树林遮挡了,晒得不厉害,可以放心穿短袖。时不时飘些雨,但都不大,还不用穿雨披。一路都是缓慢的上坡,路很好走。但到了后来随着海拔增高以及部分爬坡路段,渐渐也感觉体力不支了。一路走走停停,衣服湿透,登山毕竟是个体力活。随着海拔上升,植被越来越矮。刚开始还是参天大树,遮天蔽日,逐渐树林的高度下降,不用再仰头看了。等走到树林比人高一些的地方,我们今天的宿营地也到了。

Kili的管理者非常环保,山上不建任何补给站,也不允许扔垃圾。每天挑夫的行李都必须到管理处过称,看是否减少分量(减少肯定就是在山上丢垃圾了)。每天的垃圾都收进垃圾袋,全程挑夫背负,直到最后下山。挑夫有工会来维护权益,每个挑夫最多只能背游客15公斤的行李。按照惯例,登山结束每人还需付登山费用的10%作为小费,统一交给向导,由他给大家分配。小费其实才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定要给。
沿途漂亮的植物

回顾第一天的行程还算轻松,算登山的热身。
放下行李,按向导指示去管理处进行登记。以后每到一个营地都必须进行这样的登记,姓名、国家、年龄、职业、向导、登山公司这些。
在营地旁边看见在建的小木屋,估计不久后Machame路线也可以不用住帐篷了。
登记回来热水已经备好,洗个脸开始喝茶,点心是爆米花和饼干。我们的侍应生铺上两层桌布,把纸巾叠成三角的形状,放上漂亮的塑料盘子,全套的刀叉,很正规的服务。饮料有咖啡、茶、美禄和牛奶。
吃晚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第一顿晚餐是烛光晚餐。西餐的浓汤很好喝,尤其是主菜意大利面,非常好吃。晚上偷懒一把,没有把抓绒裤翻出来穿上,结果整晚觉得比较冷,毕竟海拔已经是3100了。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05:42

第二天行程虽然只有6公里,但是海拔继续上升从3100到3800米。
开始的一段路就是持续上坡,Machame路线果然不轻松。翻过最后一段热带雨林,就剩下灌木丛了。我们所走的其实是一个沼泽地,但现在是旱季末,已经看不出沼泽的模样,就是走在一般的山石小路上。千里光和半边莲这些特有的植物也很稀少,好多都已干枯。
挑夫们一路风风火火的赶超上来,不停的与他们互相打招呼JAMBO,非洲朋友都好热情。

摆酷

漫山遍野的大千里光

漂亮的高原地带植物
再来一张,感觉有点虚吧,的确,估计是高原心跳快的关系

简单的下午茶

第二天营地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06:59

第一次看到半边莲


非常漂亮的植物

从大半边莲顶端拍下去

天气不好,时雨时阴,经常看到天边的闪电划过,耳边的雷声响过。植物拍过瘾了就回营地吃晚饭。没想到太阳出来了

背后就是雪顶

漂亮且壮观的落日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34:24

第三天一早,日出,火烧云似的

继续登山,一路遇到不少国外的登山者,一起交流一下。和中国登山者不同,国外大多数上了一定年龄的出来玩,比如这位就是差不多50岁的瑞典人。

越往上走,随着海拔的增加,就可以看到更多大千里光植物,基本都在3米以上

上两张高山带植物


第三天基本上就是在3000-4000米的海拔上上下下,有些区域就是火山岩石加上火山灰,沿途风景比较单调,就是走路而已

有时候到了一个山谷就可以看到大片的高山带植物,大千里光属植物

走在这些长相奇特的巨树中,感觉很诡异,加上一直不散的雾气,很神秘的感觉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36:09

很快就到了登山第四天,当天是整个登山过程的关键,不仅早上出发需要攀登6小时的山路,真正的山路,海拔需要到达4800米的登顶冲锋营地Barafu,而且沿途还是需要节省体力,毕竟当天晚上还需要通宵登顶。
一早起来,继续登山,向导指着我们要走的山路,吓我们一大跳,绝对恐怖,山腰的边缘。

爬坡还是比较陡的,但好歹也算顺利通过,看看挑夫们更痛苦

来一张酷的,云中漫步

已经可以看到雪顶了,这就是当天晚上的目标

下午到达4800米的登顶营地,天气还算不错,有阳光,风也不大,我们的营地是建在一片空地之上,看到左侧的峰顶雪盖。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37:32

傍晚时分,天空漂亮极了,虽然云层很厚,但是阳光还是从中射出一道光线,感觉很神奇,也算是为我成功登顶增加了信心

神奇的日月同辉,画面里的是月亮,满月(这为我当天晚上登顶提供了不错的天气条件),但是落日的光辉却带来了不同的美景

最后拍到的漂亮至极的日落云,当然都是三脚架拍摄的,否则在如此海拔很困难拍摄的。
当天晚上因为我太太需要照顾另外一名同伴,所以忍痛放弃登顶,其实她的状态也是非常好的,完全有实力登顶,但是毕竟考虑到同伴的高反情况,最终决定放弃,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吧,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感情的重视。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38:16

第四天晚上简单休息之后,11点30分起来准备登顶。
这段经历非常值得分享,所以把我们的游记文字搬出来。
今晚狂风大作,估计有八九级,吹得帐篷呼呼作响。Ernest也说今晚风实在大。但我们认真问过他之后,他说可以登顶,于是我们赶快开始准备。穿上所有厚实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喝一罐红牛提神,再喝一杯葡萄糖,吃一条能量棒,吃两粒人参胶囊,带上打劫帽、手套、头灯和登山杖,出发。我的摄影包给Ernest背,自己不负重,这样登山更容易。包也尽量精简东西,一瓶热水,一个尼康D200,两只猫咪的毛绒玩具。因为我们互相的昵称都是猫咪,带着这两个毛绒玩具上去,就代表我俩登顶了。
00:04出发,只身和向导两人在月光和头灯照耀下开始6小时的冲顶。当天天气晴朗,月光很好,但是风很大,差不多六、七级,时常会刮得你感觉透不过气。蜿蜒山路上已经满是点点星光,都是先前出发登山者们的头灯。和大多数驴友们的经验不同,也许是心理准备比较充分,我非常享受这6、7小时的登顶过程。虽然海拔5000多米,含氧量估计只有海平面的一半不到,而且通宵高强度登山,加上大风,但我完全没有心慌、腿软、头晕、耳鸣等高原反应或是心理障碍,相反倒是不断超越其他老外们团队时那种窃窃的荣耀自豪感和莫名的快感始终伴随。一路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保持好节奏,像个蜥蜴一样利用登山杖,机械化、有节奏的向上攀登。在开始攀登的5个半小时里,一共休息了3次,每次3-5分钟,喝点热水。05:40不经意间上了一个平台后,在月光下看到了山顶美丽宁静的冰雪世界,意识到巅峰应该就在不远处,于是原本麻木的行走思维一下子兴奋起来,更加快步伐,飞快而有力的走在冰川山脊上。06:20,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我站到了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的顶峰,海拔5895米的乌胡鲁峰(Uhuru Peak)。一切漫长艰辛的努力此时已成为值得津津乐道的精彩回忆,我在这一片纯静冰雪天地中,望着火红炙热的太阳慢慢升起,洒向这神奇的大地,尽情享受。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39:49

到了峰顶当然要多拍几张照片,但是因为海拔高,温度极低,差不多零下20多,因为才六点多,天还没亮,所以拍照成了问题。我让向导拍,拍完以后看都是虚的,肯定手抖得厉害,而且没有人愿意脱下手套帮你拍照,于是来来回回,找了不少人给我拍,最后总算有一张比较不错的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40:33

因为我忙着拍照,挑参数,看照片,拿猫咪玩具,所以一直脱下手套,拍完差不多20分钟之后,才注意到手没有知觉了,吓得半死,。“冻伤截肢”这可怕的想法闪过脑海,随即镇定下来,收起相机,想要戴手套却发现手套早已冻僵,插不进去了,只好将手插入袋中,慢慢活动。后来一直到下山后手指才恢复知觉。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47:08

在非洲之巅看日出


日出柔和的阳光洒在雪盖上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6:56:48

两侧的冰川,其实当时感觉还是比较放松的,但是事后想想也比较后怕,那个时候整个峰顶全是冰,没有石头或者火山石的路,所以只能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于是滑倒不可避免,我回来的路上就在冰面上摔了好几次,实在太滑。当时如果在边缘滑倒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随我登顶的两根登山杖


通宵登顶有几个目的:
1. 防止登山恐惧,因为海拔高加上大风加上部分较陡的路段,所以半夜登山,黑漆漆的,减少自己的恐惧
2. 因为地处赤道,虽然海拔高,但是日出后温度还是比较高,日照强烈,体力消耗极大,晚上虽然气温低,但是可以减少这方面消耗
3. 如果白天登顶,日照强烈,在山顶雪盖区域因为冰雪反光,对于眼睛伤害比较大,可能需要专业护目镜等设备,不方便
4. 早上上去可以看日出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7:01:24

漂亮的植物


最后拿到的登顶金色证书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5 17:02:08

大家对于登乞力马扎罗有什么问题尽管问,知无不言
作者: 忘于江湖    时间: 2009-12-5 20:55:15

震撼啊!震撼!
佩服啊!佩服!
作者: 雨起心静    时间: 2009-12-5 23:28:56

:) 佩服,登山所需要那些必要装备?有什么特别的建议吗?
作者: 杨过    时间: 2009-12-5 23:42:23

我知道,登山鞋,拐杖,护膝~`
作者: 火烈鸟    时间: 2009-12-6 11:23:23

现在乞力马扎罗的雪越来越少了
作者: 飘零花    时间: 2009-12-6 11:25:47

徐老师,现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的温度是不是越来越高?我很早就想去了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6 20:15:14

下面引用由雨起心静发表的内容:

:) 佩服,登山所需要那些必要装备?有什么特别的建议吗?

其实个人感觉登乞力马扎罗最大的挑战就是高反,毕竟要5895米。在我登顶之前,也没有进行体能训练,也就上了,这就是说为什么乞力马扎罗山是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最容易登顶,不需要专业设备的最高峰。当然必要的装备和心理承受能力还是需要的。比如专业的登山鞋(防滑)、登山杖(轻便牢固)、轻便但又保暖的衣裤(在日出之前,顶峰温度在零下十多度左右吧估计)、耐用且明亮的头灯、打劫帽、有高原反应的朋友需要高反的药,以及为了通宵冲顶准备的能量补充和解乏手段。当时我半夜11点40起来,吃了一个能量棒、一瓶红牛、2粒洋参丸,然后带着一小瓶热水上去的,穿的很臃肿,但是必须的,因为风可能很大。当时感觉打劫帽鼻子这里都有结冰的意思。因为我这个人没有高原反应,所以省却不少麻烦,登顶的6、7个小时很无聊,就机械往上爬,如果习惯听音乐的朋友可以带个mp3解乏。一路上可以停下来喝口热水。当然冲顶成功后必须要考虑带的就是照相机和国旗或者是自己喜欢的标志性物件,比如我就带了两个猫猫的玩偶上去。

听说最近雪已经融的差不多了,应该以后越来越简单,只是有点心酸,本来估计20年雪盖消融的,现在估计也就几年时间了。

对了,再补充一点,因为第2、3、4天已经在3000-4000米上上下下,如果有高原反应的话一定要及时调整,不能硬来。也可以带一些适合口味的中国食物,辣酱、榨菜之类的,以便高反后吃不下西餐而准备。
作者: 徐征泽    时间: 2009-12-6 20:26:27

下面引用由飘零花发表的内容:

徐老师,现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的温度是不是越来越高?我很早就想去了

老师的称呼不敢当。想去就尽快去吧,其实温度是在慢慢变高,全球性的,导致乞力马扎罗山顶峰降雪降雨少了,所以原来的雪盖慢慢消融,没有补充,越来越小。这个很容易算,假设中午地面零海拔温度是35度,因为位于赤道附近,那么按照科学常识,每上升1000米温度降低6摄氏度,到了峰顶也就差不多0-1摄氏度,所以冰雪融化也是情理之中。

现在全世界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在自己力所能及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作为喜欢旅游和摄影的朋友还应该多多的去体验感受并记录世界的美好,对自己负责,对下一代负责,因为环境恶化并非我等人所能改变,但是如果能够通过美好的照片和故事来传达,比什么都不做要有意义很多。
作者: 笨笨    时间: 2009-12-7 14:03:26

真厉害!~
作者: 雨起心静    时间: 2009-12-8 16:08:51

近期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大会,以及之前的“和谐拯救危机”公益系列片,都在触动着我们的神经,环境问题我们大家责无旁贷。
作者: 月光边境    时间: 2009-12-15 14:49:01

坦桑尼亚的车有空调吗?
作者: 月光边境    时间: 2009-12-15 14:50:18

图片怎么都看不见了?
作者: 莜莜    时间: 2009-12-29 16:08:25

这些是什么花来的,真漂亮!
作者: 风笛    时间: 2010-1-4 09:10:32

很佩服徐先生伉俪,一起登山。很难得的经历。照片拍的真漂亮,欣赏!
作者: 小玲    时间: 2010-1-5 23:33:05

爬乞力马扎罗山要费不少体力吧。呵呵




欢迎光临 极至论坛 (http://bbs.3polar.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