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3-11-2 09:13:28

拜访南阳武侯祠

本帖最后由 Jhony 于 2016-7-10 16:25 编辑 <br /><br />        2013年10月,在从武当山返程路上,夜宿南阳,闻之古迹众多,卧龙岗更是名扬天下,临时动议拜访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草庐,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是纪念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祠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据悉,全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的武侯祠而位居第二。我们一早来到卧龙岗,在卧龙岗的正大门入口处,矗立着一道巍峨、雄伟的“千古人龙”石牌坊。


       南阳武侯祠始建于魏晋时期。明弦治规模最大, 现武侯祠占地185亩,明清建筑155间,历代题记、碑刻 400余通,另有大量匾额楹联。位于中轴线的建筑有石牌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草庐、宁远楼,两侧有诸葛井、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伴月台、躬耕亭等。其它有三顾祠、卧龙湖、龙角塔、汉碑亭、道房院、读书台、卧龙书院等。武候祠古柏森森,修竹映衬,自然景观引人入胜,是一座集名人名胜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宝库。

        卧龙潭位于山门左北侧,仙人桥水之下游,分为上下两潭,传为诸葛亮躬耕陇亩浴身濯足、洗涤乘凉之处。原为天然水潭,潭中有清泉一眼,如龙吐水,四季涌水不断,泉水成为诸葛亮躬耕田的灌溉水源,保证了这位隐士衣食无患。潭边松竹掩映,绿树成荫,酷热夏季,诸葛亮劳作之余,常于绿荫之下弹琴会友,切磋学问,谈论天下大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因为潭中常有蛟龙出没,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诸葛亮又被称为“卧龙先生”,因此此潭被称为“卧龙潭”。

      
        在南阳卧龙岗上,保存着琳琅满目的碑文石刻,最有名的当数南宋名将岳飞抗金北伐,过南阳拜谒武侯祠手书的三国丞相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被后世人们称为南阳“三宝”之一的“三绝碑”。
   “三绝碑”是指:一绝是文章绝:丞相文章,名将撰书,可谓珠联璧合。宋朝诗人陆游曾写诗赞道:“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由此可见,人们对《出师表》的评价之高。二绝是书法绝:岳飞的字龙飞凤舞,苍劲峭拔。浩然正气流露笔端。岳飞的书法历来为书法爱好者所推崇。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还写下“书如其人”四个大字来评价岳飞;毛主席生前也十分喜欢临摹岳飞的书法,而且从中汲取了不少精华,我们回头欣赏毛主席书体时不难发现有很多地方是临摹岳飞的字迹。三绝是刻工绝:我们看到刻在石碑上的字铁划银钩,宛如手书,没有给人视觉上任何雕琢之感,匠师能做到身临其境,把岳飞字的灵魂刻了出来,可见匠师高超的雕刻技巧。所以人们常说,南阳有三宝:“烙画,玉器,出师表”。

                                                    明朱元璋御书


      “半月台”,是清朝时期南阳知府罗景主持修建的南阳卧龙岗“十大美景”之一。它为一座砖石结构。台高数丈,沿梯可盘旋而上。我们大家我们知道:“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半逢月圆”。就是说人间的一半正好是圆月的时候,诸葛亮常登此台观察星象,所以可以说半月台是诸葛亮最早使用过的“气象台”。

       蓬松如伞、古朴美观的诸葛草庐,这就是诸葛亮当年隐居攻读的地方。诸葛庐,高4米,八角攒尖式,每角悬挂一风铃,每当清风徐来。便叮当作响,好象向人们叙说着发生在这里的千古佳话——三顾茅庐。草庐的大门上悬挂着南阳知府顾嘉蔷于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748年)题写的一副对联。上联为: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下联是: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庚梁父可有遗音。意思是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垄亩,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的布衣生活,他走出草庐,只是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后来出将人相,致身富贵于成都,并非他本来的意愿。


      
      草庐外的门媚上悬挂匾额一方,上书“诸葛草庐”四个大字,是我国近代文学家、史学泰斗郭沫若先生于1973年4月题写的。

        在南阳武侯祠大殿的卷棚下众多的对联中,有一副号称“中原第一联”的名联,它是在南阳为官的清朝知府顾嘉蘅撰书的。这副对联的名气大就大在南阳、襄阳诸葛亮的躬耕地之争,尤其在清朝同治年间,两家争论十分激烈,一直争论到朝廷之上。后被时仟翰林编修、五任南阳知府的顾嘉蘅撰写了这副对联,才平息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上联是:“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下联是:“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他的意思是说:诸葛亮一心恢复汉室朝廷,不管是对先主刘备还是后主刘禅都一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诸葛亮并不因为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而消减对汉室的忠贞思想;既然诸葛亮名扬天下,为世人所敬仰,那么后来者就不要再为诸葛亮当时是在襄阳还是在南阳躬耕而争论不休了,襄阳、南阳既然同属天下所有,那么诸葛亮也为全天下人所共同敬仰!


        1958年9月,作为第一任团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南阳地委书记林晓的陪同下来到南阳卧龙岗,看到清知府顾嘉蘅这副对联时,沉思了片刻,随即口赋一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给予旧联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道出了老一辈革命家胡耀邦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宽广的胸襟,体现了胡耀邦同志人民利益至上的人生真实写照,

       “三顾堂”是讲,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和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所感动,于是,在简陋的茅草屋内,为刘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分析当前形势,预测未来发展,“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于公元207年走出茅庐,结束了十年的躬耕生活。


        在“三顾堂”的暖阁里我们看到以彩色泥塑的形式,再现了诸葛亮、刘备二人谈话时的场面。左边的诸葛亮正在侃侃而谈,右边的刘备正襟危,洗耳恭听,由此可见刘备当时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祠院的主体建筑--大拜殿。殿内塑有诸葛孔明像,纶巾羽扇,神态飘逸,俨然如生。两侧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的塑像。

        三顾祠院落分为“三顾堂”和“关张殿”两个景点。在三顾祠院落的关张殿前,悬挂着一方匾额格外醒目,上书“目无魏吴”四个大字,但我们又可以倒念成“吴魏无目”,那意思和原意将大大不同,那意思就是说曹操、孙权这样雄才大略的英雄有眼不识金镶玉,没看出诸葛亮这样有本事的人才。



       古柏亭相传是诸葛亮在南阳读书学习时亲手种了一棵柏树于此,后来柏树根深叶茂,树干参天。树死之后,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就在诸葛亮亲手种柏树的地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古柏亭”。寓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这种精神像古柏一样四季常青,代代流传,为后世人们所敬仰。
    今天我们看到翻修过的古柏亭门外还悬挂有两副对联。外面的一副是直系军阀吴佩孚撰书:“古木千章栖老鹤;使君三顾起卧龙”。另一副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状元、溥仪皇帝的老师陆润庠撰书的一副对联:“老松阅世卧壑;高木于今似画图。”现在的古柏亭是2007年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指示重修的。


   
        参观完武侯祠,无不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所惋惜。一代英杰诸葛亮为什么英年早逝呢?导游头头是道的给我们讲了这样一段传说:
       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出师未捷身先死”,秋风落叶五丈原。病逝陕西的五丈原,葬在了定军山,享年54岁。但是,在民间中是这样传说的,诸葛亮本来的阳寿是94岁。因为有几件事办得太绝,折去阳寿40岁,只活到54岁。头一件是他火烧博望,把曹操十万人马烧得一个不剩,甚至把老百姓家中发面都烧成一种非常好吃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今天人们吃的烧饼,由此可见其烧得太狠了。第二件是火烧战船,把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烧死大半,太残了。第三件是去东吴吊孝,把周瑜气的没留下后代,用掌心雷震死了,太毒了。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儿子如果生下来可不得了,能前算八百年,后算八百年,比他还要有本事,就绝了人家的后代。第四件是火烧藤甲兵,孔明南征到了邛都,打败了孟获。孟获兵士、兵器损失较大,没有牛皮盔甲咋办?孟获的军师说:“牛皮找不到,就用树藤做盔甲来保护身体,同样可以抵挡刀枪。”孟获下令士兵杀象取油,用象油把树藤煮软,制成盔甲,又轻又软,又耐用。后来,孔明得知孟获的兵士所的盔甲是用油煮过的树藤制作的,难怪用箭射不进去,用刀砍不透,看来和获的兵硬打是不行的,只有另想计策对付。孔明对士兵发出命令:“众将官这次再和孟获交战,只准退,不准进,只准败,不准胜,违令者斩,”当孟获队伍和孔明的队伍稍一接触,孔明的兵马就往后撤退。孟获乘胜追击,当追到一个大山沟时,只见两侧悬岸峭壁,孟获发觉中计,急令队伍停止追赶,向后撤兵。正在这时,忽听后面鼓角齐鸣,喊声四起,冲出一对人马,堵住追赶,原来是孔明早已布置好伏兵,对孟获的队伍前后夹击,并用火攻。只见那用油煮过的树藤盔甲,着火便燃,一时火光遍地,烈焰冲天,基本上把一个种族活活烧死,断了其风脉,斩草除根,太绝了。这些都是造成折杀诸葛亮阳寿的缘故。看来,人做事不能太狠、太毒、太绝呀!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能赶尽杀绝啊!
        尽管如此,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然而,极少有像诸葛亮这样不仅能沿着历史的长河从中古走到现代,而且还能走向千家万户,走进千千万万人的心里。至今,诸葛亮淡泊明志,正直廉洁的美德千古传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感天动地,化作了历史的永恒。他是中国人乃至东方人心目中智慧、忠诚、仁勇的化身,史学家称他为政治、军事、经济的三绝,在中华文明史上独领风骚,被后世誉作“千古第一完人”。
  让人仰慕不已的诸葛亮,叫人说不完道不尽的武侯传奇……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小梁 发表于 2013-11-11 10:58:25

本帖最后由 Jhony 于 2016-7-10 16:25 编辑 <br /><br />又拜读了一篇好文章{:soso_e17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拜访南阳武侯祠